新华社华盛顿6月7日电 (美国经济笔记)抗议活动折射美国经济社会问题
新华社记者许缘 高攀
6月6日,人们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游行。美国首都迎来了十几天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游行活动。 当地时间6日,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集会和示威继续在全美多个城市举行。尽管弗洛伊德已离世近两周,多地抗议规模依然庞大。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美国多地近日因弗洛伊德事件引发抗议活动,虽然其直接原因是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也折射出美国财富分配不均、空前失业潮等严重经济社会问题,并对美国经济重启造成威胁。
6月6日,人们在美国华盛顿国会附近游行。美国首都迎来了十几天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游行活动。 当地时间6日,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集会和示威继续在全美多个城市举行。尽管弗洛伊德已离世近两周,多地抗议规模依然庞大。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凸显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方法。2018年美国基尼系数攀升至0.485,贫富差距创50年来新高。美国最富有的10%家庭占美国全部家庭净资产的近75%,而这其中以白人为主要构成。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表示,新冠疫情正以不成比例的速度严重威胁有色人种。有色人种社区感染率较高的原因是经济水平低下,居民极大依赖公共交通,很难保持社交距离且医疗服务普及率低。
分析人士认为,弗洛伊德事件像一根导火索,让很多在新冠疫情中深受伤害的非洲裔美国人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其症结在于包括工作、教育、医疗机会在内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过大、少量人掌握大量财富等经济问题。
6月6日,抗议人群通过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当地时间6日,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集会和示威继续在全美多个城市举行。尽管弗洛伊德已离世近两周,多地抗议规模依然庞大。 新华社发(郭克 摄)
失业潮积累巨大“负能量”
自疫情在美暴发以来,联邦政府采取了加大社交距离等措施,各州出台“居家令”并关停不必要运营,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截至目前,虽然大部分州陆续分阶段重启经济,但多数企业仍处于关停状态,而且由疫情带来的供应和生产中断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恢复。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数以千万计美国人失业,形成空前失业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降5%。劳工部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美国已有接近4300万人开始申请失业救济。5月份,美国失业率从14.7%的历史高点下滑至13.3%,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字存在“错误统计”,美国实际失业率可能高达16.3%。
失业率高企的背后,是每一个美国人和每一个美国家庭。由于被迫居家,大量美国人停职停薪,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尤其是对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失业意味着失去必要的生活来源。长达数月的疫情积聚了大量的困难和“负能量”,很多美国人借弗洛伊德事件宣泄不满情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裔美国人和白人就业差距正在拉大,令本已生存艰难的黑人群体不满情绪更加高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非洲裔美国人和白人失业率分别为16.7%和14.2%,5月份则为16.8%和12.4%。
6月6日,人们在美国纽约街头抗议。 当地时间6日,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集会和示威继续在全美多个城市举行。尽管弗洛伊德已离世近两周,多地抗议规模依然庞大。 新华社发(郭克 摄)
抗议示威加大经济复苏阻力
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而抗议示威活动使经济复苏更加艰难。一方面,示威人群聚集加大疫情防控难度,可能导致疫情加速蔓延和再次传播。另一方面,本已复工复产的部分城市因抗议活动而开始宵禁,对服务业等形成二次打击。
6月6日,示威者手举标语“肤色不该成为我们死去的原因”在美国芝加哥参加游行示威。 当地时间6日,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集会和示威继续在全美多个城市举行。尽管弗洛伊德已离世近两周,多地抗议规模依然庞大。 新华社发(克里斯·迪尔茨摄)
从行业来说,抗议活动对餐饮业和娱乐业等服务行业景气度构成直接影响。大量商店、餐馆遭破坏,躲过了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又遭遇暴力行为,严重挫伤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将取决于人们能否确信外出安全。而疫情叠加暴力冲突加大了户外活动的危险性,导致经济复苏前景更具不确定性。
眼下,随着抗议示威活动持续,美国经济前景、疫情形势和政治的不确定性都在上升。美国国民证券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阿特·霍根指出,抗议活动继续席卷全美,数十天来未收到任何有利消息。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