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仰光1月15日电 通讯:我的家乡成了形象示范村——中国经验助力缅甸减贫
新华社记者杨静 车宏亮 张东强
“不到长城非好汉?!钡?7岁的钦蒂达吞在北京登上长城的那一刻,她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人就是要战胜各种困难”。
钦蒂达吞是缅甸内比都市达贡镇埃羌达村村民,1998年定居于此。她说,此前受经济条件制约,当地村民大多住在木板房或竹编房里,村里缺乏农业灌溉设施,就连饮用水都要靠手动泵从地下抽取。
“因为水的问题,很多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贝迕衩参に?,自搬迁到村里后,知道水质很差,但没有其他水源,大家都只能饮用地下水。
2017年11月,中缅双方签署了中国援助缅甸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实施协议。中方希望通过在缅甸推广中国“精准扶贫”经验,助力改善缅甸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2018年1月,作为这一项目实施单位的云南省国际扶贫与发展中心派出多名专家赴埃羌达村和莱韦镇敏彬村,帮助改善当地村民交通、饮水、教育、卫生等情况。
同年底,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埃羌达村从3公里外的水库引水进村,建设水塔、蓄水池并安装饮用水入户设施。
“我们喝上了安全饮用水,再也不用担心水质问题?!鼻盏俅锿绦ψ潘?,家门口以前下雨天就没法走的泥路,如今已铺成了水泥路,卫生院也建在她家对面,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中方专家组组长许雯莉说,项目旨在通过中方减贫经验,因地制宜,因贫施策,以当地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精准帮扶,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多样化贫困农户的收入途径。
改善教育条件是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内容之一?!吧喜匏环奖?,学校后面有很多垃圾?!闭馐前G即锸痉洞逯醒а┟髀锥匝>尚I岬钠兰?,项目实施后,他和同学告别了泥土地教室,搬进了明亮的新教学楼?!把;褂型际楣?,能随时来读书,方便我们获取知识?!?/p>
埃羌达示范村中学校长拉拉翁说,以前学校教室条件不好,每到下雨天就会漏雨,没有足够教室,一些低年级学生要到仓库上课,外地来的老师也没有住处。项目实施后,学生都有独立桌椅,教师宿舍也水电齐全。
“我们在实施项目时充分考虑本地村民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敝蟹阶易樯缜髟币裣?018年至今一直在项目上,他几乎每天都会跟当地村民、干部交流,讲解他们关心的问题。
得益于这一项目,当地村民有机会到仰光、北京、贵州等地考察垃圾处理、种养殖等项目。
外出考察学习,拓宽了村民的视野,让他们开始改变种养殖模式。钦蒂达吞在贵州看见当地村民用很少土地种出很多农作物,她从中国带回了玉米种子,按照育苗、移栽、施肥模式种植,最近玉米已经结穗。
埃羌达村村民昂梭温此前主要靠外出打工收入维持生活,如今,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他已是蔬菜种植能手。他说:“现在周边村民都知道我种的菜好,很多人来买?!?/p>
2019年11月,来自东盟10国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90余名代表,实地考察了埃羌达村?!鞍G即锎逑蚨斯曳窒砗屯平榱讼钅康氖凳┚楹妥龇?,得到代表们的称赞和好评?!毙眦├蛩?。
“中方工作人员非常优秀,团队合作能力强,令人钦佩?!泵宓榕┮挡棵乓晃还僭彼?,项目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改善民生和提升村民技能的举措。现在,埃羌达村和敏彬村的道路、饮水和用电等情况得到较为明显改善,农牧发展也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下课铃声响起,泰明伦和同学在教室里嬉戏,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今后去中国求学,获取更多知识,更好地改变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