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30日电? 题:“搬”出新生活——重庆黔江区1500多贫困人口下山进城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李松
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重庆黔江区1500多名居住在贫瘠高山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到了黔江城区。从高山农村到城市社区,黔江对搬迁户的帮扶没有中断,做好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老家权益仍在,新家就业不愁
“大山阻隔,脱贫不易,地处武陵山区的黔江要跳出‘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怪圈,一项重点工作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深度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鼻榧怯喑っ鹘樯?,去年底,全区29个乡镇、街道的413户、1531名贫困人口,自愿申请,搬迁至黔江城南街道李家溪安置区。
为帮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黔江把搬迁贫困户留在农村的土地流转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继续保留下来;在农村有土地的,根据需要也能自愿耕种……
搬迁前,小南海镇新建村贫困户胡付宣以现金入股,加入村旅游合作社。搬到安置区后不久,又收到合作社一笔1107元的旅游收益分红。胡付宣说:“村里土家族风情游一直很红火,我虽然搬走了,但农民股东身份没变,每年都有分红?!?/p>
旧业不弃新业又添。在扶贫搬迁的同时,李家溪安置区布局了食用菌种植、服装加工等新产业,再加上有临近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搬迁群众“就业无门”的疑虑很快打消。
记者最近走进李家溪食用菌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菌棚映入眼帘?!罢飧鲈扒乔镒畲蟮姆銎冻导?,按产业参与程度不同,搬迁户可获得相应的租金、股金和务工收入?!背悄辖值赖彻の榧侨焦馊偎?,搬迁户要搞食用菌种植的,有企业指导技术包销路,多的一户年收入能有两三万元。
如今,李家溪安置区内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均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搬迁之后“稳了心”。
菜地分在家门口,医疗就近有服务
在李家溪安置区28栋居民楼旁,有城南街道青坪社区配套流转建设的20亩菜园地。土地被仔细划分成一块块小方格,并有数字标号。记者看到,不少菜地已栽满了蔬菜。
“按一户一分地的标准,搬迁户抽签申请菜地。第一轮10亩多、106户菜地,不到一周就分配到户了?!鼻嗥荷缜匙苤榧撬瓮⒉?,搬迁户分到一块菜地,既让他们吃菜不愁,降低生活成本,也让他们保留农耕生活的念想,减少了新生活的适应障碍。
李家溪安置区还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设了社区医疗站、小学、幼儿园等服务设施,并结合迁入户增加的情况,有的设施还进行了升级改造。
正处在重病治疗后康复期的陆翠菊,是青坪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罢饧柑煳业耐壤铣榻?,连床都下不了?!甭酱渚账?,社区医生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开了中药,还帮着联系区级医院治疗。
不少搬迁户说,以前在山里,看病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如今走十几分钟就能到医疗点,小病不出社区就能治。
建网格促融入,陌生人成了“一家人”
在房间里烤起炭火,有安全隐患;在楼道里堆放农具,阻碍通行;在小区里乱丢垃圾,污染环境……400多户原本彼此陌生的农村群众搬进城市新社区,难免有些不适应。
为此,完善的社区网格治理,有温度的社区服务及时跟上了。记者看到,李家溪安置区28栋居民楼每栋显眼位置,都贴有两张公示牌,一是安置区居民公约,二是楼栋长、调解员等楼栋服务人员姓名、联系方式。
“我们在安置区里选出聘任了1名网格长、10名网格员、28名楼栋长、8名纠纷调解和事佬,人人都明晰责任,及时为大伙儿服务?!彼瓮⒉?。
“楼上有家住户年纪大了,不会用微信缴天然气费。我把流程发给他,一步一步仔细给他讲,直到他听明白为止?!比惹榍诳斓陌崆ɑぴ岜谎∥ザ俺ず?,马上建了楼栋微信群。从对接政府信息牵头帮人找工作,到组织搞卫生调解居民矛盾,老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解决了不少群众的急事、难事。
“在防疫期间,安置区不少群众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轮流值守各个路口和楼栋口?!比焦馊偎?,新居民习惯了新生活,融入了新家园,在社区共治中,大伙儿成了“一家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