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李晓纬、赵婕)“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当前,“健康码”已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和服务之一。这枚小小的二维码是怎么形成的?背后是怎样的运行机制?如何实现“健康码”互通互认?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5月1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进入学校前扫描“健康码”。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健康码”包含了哪些信息?
“健康码”虽然只是一枚二维码,却包含了丰富的数据信息。除包含必要的个人基本信息外,背后还关联着相关部门的权威数据,这些数据经后台比对和综合判断后形成“风险提示”,进行赋码,为公众提供本人防疫健康信息相关查询服务。赋码规则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
用户使用“健康码”,在经过实名认证后,可以查看本人是否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是否为密接人员、是否为近14天入境人员、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等防疫健康相关信息提示。
此外,部分地区的“健康码”还包含了用户个人申报的健康信息。个人申报信息是否会直接作为健康码“绿码”的判定依据?答案是不会。
据了解,用户个人申报的健康信息仅仅是评估个人健康状况的参考内容之一,不会仅依据个人填报信息无异常就赋“绿码”。个人健康信息有不同来源,街道社区、医院和个人所在单位等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参考依据。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相关权威数据部门,将对个人申报的数据进行核验。
5月12日,在国家图书馆入口处,工作人员引导读者扫描健康码。新华社发(陈钟昊 摄)
各地“健康码”如何做到互通互认?
目前,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健康码”信息已实现互通互认,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助力了疫情精准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那么,各地“健康码”是如何做到互通互认的?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采用“后端数据共享、国家平台码与本地码互认、直接使用国家平台码”三种方式,实现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简单来说,“健康码”互通互认后,群众在本地出行时,可申领使用本地“健康码”或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到异地时,可申领使用到访地“健康码”或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并可自动关联已申请的其他地方“健康码”信息。
据了解,目前有关主管部门正在清理整合各类防疫信息码,推动建立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通互认的“健康码”为主的疫情防控码规范体系,切实解决“层层加码”“万码奔腾”等问题,进一步便利群众出行。
此外,互通互认的前提是标准统一。4月29日,基于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的3项国家标准,用于指导各地“健康码”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进一步规范全国“健康码”推广应用,实现码制、展现方式和数据内容等三个方面的统一。
为何会有无症状感染者持健康码“绿码”?
近期,国内有部分地方发生持有健康码“绿码”,后经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专家介绍,从“健康码”的形成机制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申领“健康码”时尚未被医学检测发现,对其发放“绿码”符合赋码规则。专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明显特征性症状,在病患发现上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为主。因此,无症状感染者持“绿码”的原因,根本上是由于尚未被医学检测发现。据了解,无症状感染者一旦被发现,会在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进入重点人员库,纳入“健康码”管理。此外,核酸检测是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结果数据目前已纳入“健康码”管理。
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如何保证?
包含诸多信息的“健康码”,如何?;じ鋈艘胶兔舾行畔⒌陌踩??
《个人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对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敖】德搿笔萦上喙夭棵耪莆?,并严格按照个人信息?;び泄毓娑ㄗ龊酶鋈诵畔⒈;ず褪莅踩ぷ?,防范“数据泄露”,禁止第三方平台留存用户数据。
具体来说,一方面,“健康码”系统须满足信息安全要求,采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要求的算法对“健康码”相关信息进行加密脱敏保存和展示(如姓名显示为张*),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也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健康码”服务运营方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建立数据安全?;ぶ贫?,实施必要的数据安全技术措施;个人健康信息服务及其应用采集数据时,应获取用户的明示同意或授权同意,并承诺对相关隐私内容进行保密。同时,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公安等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健康码”的信息安全?;?,强化各级“健康码”建设管理单位的数据安全责任,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和防护,严格数据管理,做好系统安全加固和数据安全防护,防范数据泄露和数据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