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于粮食的通信
新华社记者董峻、王立彬、于文静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大背景下,多国出台禁止或限制本国粮食出口措施,一些国家出现抢购食物现象。在我国,也有人心里打鼓。立足于粮食生产、仓储和贸易等情况,对粮食安全话题作一些分析十分必要。
在全球疫情走势仍未明朗态势下,中国人如何端牢手中的饭碗?
面对疫情等“黑天鹅”事件,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期,先后有12个国家紧急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行动受限、工人外出务工意愿不足等现象,可能会阻碍农民务农,而负责处理大部分农产品的食品加工商也无法开展生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预测,今年全球谷物产量较去年将下降11%,全球粮食供需平衡再次吃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不久前表示,我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各类企业的稻谷、小麦库存超过国内一年的消费量。
在大国粮仓里,口粮占据着绝对数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的比例超过70%,这是确?!翱诹妇园踩钡挠埠耸盗?。
来自粮食加工行业的信号也反映出粮食库存真实水平——
两个月后,夏粮的主体冬小麦就要成熟了。在新粮即将上市、旧粮加紧销售的行情下,3月末主产区面粉企业一等普通小麦的主流进厂价每吨为2380元至2410元,部分地区价格比上年同期下跌了30元至50元。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上周进行的政策性粮食交易中,计划销售的110多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甚至全部流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工企业并不担心国家粮库缺粮。
灾难是最好的试金石。多年来充足的粮食供应一直是稳定民心的“压舱石”。
最大的“粮仓”在田间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粮食生产出现一些新的变数。种粮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浮现,“未来地在哪里”和“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些人的疑问。
取消农业税、实行“四补贴”、?;ぜ凼展骸幌盗形攘冈鍪?、富农强农的政策“大手笔”相继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并形成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生产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在哪里?在多年来仓廪殷实的粮库,更在广阔的田野。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第8个年头站在60000万吨以上。第一大口粮大米去年出口量超过进口量,中国成为大米净出口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则超过470公斤,越来越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比1996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时的414公斤增长了14%。
2019年中国人口已突破14亿人。这个“天量”数字几乎相当于全部欧盟国家加上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和韩国的人口总和。而这一年,中国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为当年产量的1.8%和2.3%。
稳字当头饭碗才能端牢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2018年9月25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捧起一碗大米,说出这两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疫情这只“黑天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有限的。随着各项保障措施的部署,预计将逐渐消除或缓解。
如何在稳粮安民心的同时,不伤种粮人的心,是把粮食安全战略落到田间地头的关键。
非常之年,非常之举。
早在疫情暴发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近期一系列部署已释放出粮食生产的新信号:
——确定粮食产量6.5亿吨的年度目标,这是今年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
——要求各地都要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原计划中的休耕减少实施,轮作尽量种植粮食作物,粮改饲面积暂不扩大。
——加快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复工,推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
粮食够吃可以稳定民心,而种地赚钱才能稳定农民的心。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让农民种粮不吃亏;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支持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是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抓手。藏粮于地的核心是3句话:一要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二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三要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而藏粮于技,则是要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