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需要坐地铁,又怕人多不安全,咋办?北京地铁在全国首创预约制,乘客可通过公众号预约乘车,凭借生成的二维码快速进站。这一创新之举,既减少了乘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又便利了地铁部门的运营调度,可谓一举两得。
2017年起,北京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开始超过地面公交运送人次,标志着我们进入了真正的“地铁时代”。近700公里的运营总里程,20余条运营线路,让地铁成为北京的交通大动脉。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背景下,地铁的平稳有序运行,既关乎你我安全,也影响城市运转。除了预约乘车这种乘客看得见的“非常办法”,北京地铁还进行了不少尝试。比如,通过勤拉快跑降低满载率;利用分析模型摸清客流涨落规律;安装固定式测温设备,加大导流围栏摆放宽度,确保进站队伍间距达标……既讲科学,又讲精准,这套组合拳是北京地铁守土尽责的生动表现,我们要为之点赞。
数据显示,北京的重点工程复工率已超过80%,商务楼宇复工率更是达到了9成以上。但必须看到,大中小学还没开学,很多公司复工后也在执行AB班轮岗制,更有大批务工者尚未返京,整座城市的人流远未达到峰值。这意味着,对于北京地铁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目前,预约制仅在天通苑站等几个地方的早高峰段试运行。地铁方面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补齐短板,力争未雨绸缪,为未来城市生活全面回归正轨提供保障。疫情防控关乎所有人的生活,广大市民不论坐不坐地铁都不是局外人?;浜?、多提意见,争取与相关方面磨合出一套兼具效率和安全的出行方案。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北京城市发展的每一步。从长远看,疫情终会过去,但这场风波势必成为一次磨砺发展成果、提升治理水平的契机,倒逼着各个城市运行保障部门变得更具“韧性”。就地铁而言,从按里程计费,到扫码乘车;从可查拥挤程度,到夏季“因厢定温”,近些年的管理日趋精细化、人性化。如今应对疫情的过程,其实也是再一次倒逼自己走出舒适区。特别是在北京城市精细化治理走向深入的背景之下,优化公共出行的便捷度和安全性,乃提升城市和谐宜居程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统计显示,北京地铁的客流量和“勤快程度”位列全国第一,北京人的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成左右。坚持首善标准,抓住每个机会,让地铁跑在城市精细化治理进程的前列,必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