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 题:从“抗洪精神”到“抗疫精神”——一个长江边村庄的众志成城抗疫路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
3月的湖北,是春的季节。
甘桂芳提着一篮草莓,迎着夕阳,沿着油菜花夹道的田间小路,来到马路对面的马衖小区。因为疫情不能出门,越来越多人通过手机订购她家种的草莓。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的马衖小区,是一个洪灾移民小区。1998年那场大水,马衖人至今记忆犹新。
他们曾住在马衖小区对面的叶路洲上。这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江心洲。肥沃土地养育着这里1万多人,而洪水灾害犹如瘟神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来到。
“幸好大部分村民早已转移?!被叵?2年前,51岁的胡焕涛仍心有余悸?;吃械钠拮哟排?月底就住到娘家。大水来的第二天,小儿子出生。为记住这个特殊的时刻,他给儿子取名胡洋?!暗笔蔽业募蚁绯闪艘黄粞??!?/p>
大水冲毁了家园,却没冲垮叶路洲人的意志。
大水一退,重建家园就开始了。叶路洲外陆续建起9个移民小区,马衖小区就是其中一个。
“工人是请的村里人,工钱是赊着?!?7岁的陈少川还记得,他先用政府补助的7000元钱买回一半材料,然后把老房子拆了,每天挑砖来盖新房。等还完了欠债,2009年,他又加盖了第二层楼房。
像陈少川一样,从抗洪中走出的叶路洲人,一步一步重建家园,开始了新生活。
走进胡焕涛家,犹如走进城市的别墅。两层的小洋楼,闪亮的装修,配上典雅的家具。胡焕涛告诉记者,那场大水之后,他开始南下打工,干起房屋装修,一干就是20年。妻子后来也到深圳打工。两人就这样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
胡焕涛说,今年上班后,要加紧多干活,把这两个月没上班的损失弥补回来?!霸芄磺С趾⒆映杉伊⒁??!?/p>
39岁的陈强比胡焕涛幸运,早在2月底就返岗上班了。1998年,在家闲荡的陈强“一夜之间长大”,自学电信安装技术,考取登高证、电工证,成为一家电信公司的工人。他说,今年还要再考更高级别的证,争取工资翻一番。
其实,马衖小区很多在本地务工的青年,都已顺利返岗。他们的公司得知马衖小区是无疫小区后,都第一时间为他们办好了复工手续。
“实现零感染,是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痹诼硇i小区负责防疫工作的堵城镇政府干部丰向群说,疫情防控一开始,大多数村民都能自觉做到不出门不聚集。
记者在马衖小区看到,一些年轻人当上了交通卡口值守员,一些妇女还主动承担起代购蔬菜粮食的任务,一些老人戴上红袖章,举着喇叭,沿着村头村尾喊“戴口罩、勤洗手”。
经历过抗洪考验的叶路洲人,更懂得抗疫的意义?!霸帜鸦鞑豢逦颐?,反而让我们紧紧拥抱,凝聚更大的力量?!倍鲁钦虻澄榧峭跽窳炙?。
王振林眺望的方向,正是远处的叶路洲。广阔的土地里,黄灿灿的油菜花与绿油油的小麦纵横交错,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十几名农民零星分布其间。夕阳穿透长江边一排红杉树林,染红了眼前的麦田和劳作的人们。
未来,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