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2日电(记者叶含勇 李梦馨 王曦)春天来了,从百米高空俯瞰成都平原,一块块农田如同地毯。行走田间,耕作的人变少了,“黑科技”越来越多。遥感卫星、植保无人机、多光谱照相机……智能化设备不断“加持”,使得这里的农业生产更具“智慧”:人在家中坐,春耕“走”起来。
害虫有了新“天敌”
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街道仁寿社区,无人机飞手秦川将混合好的农药灌入塑料桶。一架直径约1.4米的无人机停在田边。秦川将农药桶装在无人机上,拿出??仄?,设置好飞行路线、速度、高度以及农药用量,确认四周没有障碍物后,滑动屏幕,操作无人机平稳起飞。
秦川说,春季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高发期?!罢馄┨?3亩,以往5个人一上午才能完成喷洒农药作业。现在,我一个人一架飞机,不到2个小时就能搞定?!鼻卮ㄏ蚣钦呓樯?,无人机洒农药的精准度和穿透度都高于人工,还省时省力。在抗击疫情期间,使用无人机可以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这片农田的经营者周家林,是邛崃市种粮大户,在固驿街道仁寿社区流转了近1200亩土地。每年早春时节,周家林都会使用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农药喷洒?!?年前我就开始请人用无人机打药了。去年,根据国家农机农具相关补贴政策,我花了5万元也给自家备了一台无人机,让我儿子去参加培训、考取飞手操作证?!敝芗伊指嫠呒钦?。
农民有了24小时“种田管家”
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永兴村,也有一架无人机正在金黄的油菜花田上空盘旋?;洗钤氐亩喙馄渍障嗷?,可拍摄蕴含土壤成分、作物养分、病虫害状况、预估产量等信息的多光谱图像,经过服务商后台处理后,很快就显示在经营者杨光的手机屏幕上。
杨光打理着约560亩油菜和小麦,却很少下地劳作,因为他有24小时“种田管家”。通过使用一款手机应用,他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地块的水肥和作物生长情况。收到病虫害预警信息后,他用该手机应用为相应地块订购农药服务,工作人员便会带着无人机上门。
“今年是暖冬,病虫害严重,又赶上新冠肺炎疫情,不便人工操作,我们用上了高科技,现在作物长势很好?!彼匙叛罟馐种傅姆较?,记者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小麦田间,竖立着几根柱子。
杨光说,这些柱子上安装了摄像头、气象监测设备、土壤检测仪和工业级路由器,再加上天空中的遥感卫星,能使各种农田信息能及时传输到手机应用平台。这些数据除了服务农业经营者,还能提供给当地农业主管部门,便于其准确掌握地块种植信息和经营者信息,让农业政策性补助发放来得更加精准。目前,大邑县已有十几万亩土地接入了这个“身份信息系统”。
农作物将拥有区块链“身份证”
在四川崇州市一处粮油基地内,尽管水稻幼苗还在秧盘中培养,但在田间地头,“头顶”太阳能板的监测设备已经立了起来,它们随时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等作物生长的环境信息,为生产者提供农事参考,还能储存起来展示给消费者。
据该粮油基地经营者介绍,今年这里生产的水稻将会有“二维码”身份证。消费者购买大米后,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数据。与以往的溯源系统相比,这套系统将用上区块链技术,以防止溯源信息被篡改。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