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0月22日电 题:共产党员李洪占:一甲子谱写林海恋歌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耿辉凰
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共产党员李洪占用一甲子谱写高原林海恋歌。
面前这位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的老人就是李洪占,86岁。自1956年他在村里种下第一棵树起,他的脚步踏遍了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的山涧沟壑。
青海省互助县蔡家堡乡后湾村,地处湟水北岸山区,常年干旱少雨,树木成活率低。在当地百姓眼里, 这里曾是个“荒土岭、栽死鸟”的贫瘠之地。记忆中,伴随李洪占童年的是一年到头肆虐的狂风和山坡上扬起的尘土。
“那个时候,到处是黄土山,树是稀罕物,有个村里人家门口有两棵树,这位村民用土墙和木板把树围起来了,”李洪占说,年轻时,他去互助县威远镇深沟村转亲戚时砍了几根树枝,拿到家里泡了好多天,泡出根后种到院子里,从那时起种树成了他人生最快乐的事。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李洪占带着生产队的7个年轻人来到该县下浪沟种树。去下浪沟,要翻过好几个山梁。初春的山顶上寒风肆虐,几个人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每人都背着树苗拿着铁锨提着口粮,深一脚浅一脚在寒风中赶路。
刚开始种树时,水是令李洪占最头疼的事,他一开始挖了个土窝存水,后来自己挖水渠引水,大多数时间用马车拉水、用马驮水。
“树苗都是每天种树时背过去的,我背40斤,一个来回是十公里的山路,一干就是一天,饿了拿出馍馍啃两口,等太阳落山了,我们安置好没种完的树苗,第二天再来?!?/p>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他们一干就是三年,8个人硬是在下浪沟和周边的50多公顷荒地上种满了柳树和松树。
李洪战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60多年来,他参加过当年生产队组织的植树造林,后来又响应“要致富多种树”的号召,他还是全乡第一个响应退耕还林的人。他日复一日造绿、守绿、护绿,终将昔日光秃秃的大山变成如今纵横方圆的万亩林海。
60多年来,李洪占的脚步几乎踏遍全乡,乡里有几道山梁, 有几条沟壑,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清楚。他在黑土沟、马莲滩、郭家岭沟、新泉脑沟等十二条沟沟岔岔都栽满了杨树和松树,周边的十几面坡上栽满了柠条,截至目前累计种下的树超过8万株。
60多年来,李洪占种树的技术越来越高。多年的实践,他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黑刺好活,但新树活了,老树就会死;柠条皮实,只要活了根就扎得深;柳树、松树不需要太多阳光,阴坡上长得最好;说来说去,人才是关键,只要侍弄好了, 树都能活?!?/p>
朴实言语中透出的是老人毕生总结的种树经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
2018年,因易地搬迁项目,后湾村搬迁到了条件更好的塘川镇,家里人以为他终于可以歇歇,安享晚年,可没想到他早已规划出了自己种树的新路线。
他在塘川镇找了当地几处荒山, 每天到距离家13公里以外的地方种树。春天育苗, 夏天种树,秋天补栽,冬天防火,李洪占用他的两条“泥腿子”一遍遍丈量着蔡家堡的山野。
李洪占的儿子李珍业年过半百,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种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到大,看着父亲种树,看着昔日荒山变绿,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骄傲?!崩钫湟邓怠?/p>
李洪占用一把锄头、一甲子的光阴种绿了蔡家堡的每个山头。而今山已成林,树已成荫, 看着远处葱葱郁郁的林子,李洪占说:“种树让我心里踏实,让我身子硬朗,只要我活一天,我还会再种几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