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图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为此次月背探测提供了软着陆用关键部件——缓冲拉杆,这是固体所继嫦娥三号任务之后,再次为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作出重要贡献。
月球背面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的直接撞击。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远远多于正面,而且月面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以及月面巡视带来了巨大挑战。
科研人员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面临4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带来的巨大风险,在极端条件下部分拉杆将承受更为强烈的冲击拉伸。因此,拉杆必须高效、可靠、稳定地发挥吸能作用。同时,由于着陆机构的整体重量受到严格约束,拉杆须在有限的体积、尺寸、重量和塑性变形条件下吸收尽可能高的能量。因此,拉杆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同嫦娥三号一样,拉杆被确定为嫦娥四号着陆系统的关键重要件。
自2007年起,固体所承担拉杆材料的探索任务,历经预先研究、方案验证、初样研制、工艺研究及正样研制等过程,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攻关,奠定了调控拉杆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理论基础,设计并制备出了各项性能指标及空间环境适应性均优于技术要求的材料及产品,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目前,该所正在承担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一号”着陆器缓冲元件研制任务,前期已顺利通过方案以及初样产品验收,并正式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记者吴长锋)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