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21日电 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家三代“刘老师”的育人情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
“刘老师好!”,在河南省郸城县的一所乡村学校里,学生的一句问好,引得3个人同时习惯性地扭头应声,刘宝国、刘华和刘培爷孙仨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这种场景在他们身上时常发生。1967年,刘宝国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的儿子刘华、孙女刘培在家庭的影响下也相继投身乡村教育,一家“教书匠”、三代育人情,3个“刘老师”见证了中国乡村教育的40年巨变。
“踏上讲台我才理解父亲”
1994年出生的刘培是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益海小学的一名教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叵肫鸬谝淮翁ど辖蔡ǖ母惺?,她说:“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理解了他对教育的痴迷,对学生的爱?!?/p>
刘培的父亲刘华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她的印象中,家务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干,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和学生们一起住校,虽说有个当老师的爸爸,但几乎没辅导过她的功课?!拔揖醯冒职侄运榷晕一购?,跟他赌了好几次气,可他忙得都没发现?!绷跖嗨?。
长大后,慢慢懂事的刘培看到父亲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走在路上总有人尊敬地喊“刘老师”,毕业多年的学生还常到家里看望父亲,刘培从“怨爸爸”变成了“崇拜爸爸”,自己也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高考完,刘培想都没想就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去爸爸曾工作过的乡村小学当一名乡村教师。
“今天的她,就是20多年前的我,我也是因为父亲选择了做教师?!笨醋排诮蔡ㄉ细⒆用巧峡?,刘华想到了年轻的自己。4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刘宝国是村里“文化人”,村干部请他当“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虽然每个月只给两元钱,还不如干农活赚得多,但刘宝国答应下来,从早忙到晚、十天半个月也不着家?!敖毯⒆佣潦槭亲龊檬?,能多出几个读书郎比啥都强?!绷醣幕翱淘诹肆趸睦?,“第一次登上讲台,我想到的就是父亲,那时我就立志要像他一样做个好老师?!绷趸?。
“40年农村最大的变化是教育”
从刘宝国17岁当老师开始,三代“刘老师”跨越了半个世纪,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变迁。
刘宝国回忆说,他刚当老师时,教室是个土坯房,房顶漏雨、窗户漏风,黑板就是一块土泥墙,周边几个村只有这一个学校,有的孩子要跑5里路来上学。到了刘华读书的时候,正好迎来改革开放,农村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刘华说:“我读书时还是泥砌的桌子、木头的条凳,架子上挂个板就是黑板,几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到我当老师时,已经是铁书桌、木板凳和水泥黑板了?!?/p>
从破房子到教学楼、从木头黑板到多媒体一体机、从手写板书到电子课件……改革开放40年,不仅农村教育的硬件条件明显提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在刘培不仅要有专业课知识,还要学习计算机,过去上课“写板书”,现在变成“滑鼠标”,课堂上声、影、图、文并茂,学生们更容易学习理解。
“这些年农村更最可贵的改变是重视教育的观念已经普及?!绷趸?。刘华记得,以前每到开学时,父亲的一个大难题就是找家长做工作,不让孩子辍学,到20世纪90年代他做老师时,辍学已经不多了,但家长很少看管孩子学习,重视不够?!跋衷?,所有家庭都把孩子的学习当作最大的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气氛越来越浓,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改变?!?/p>
“教育就是明天希望”
刘培说,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是受家庭的影响,更是因为看到了希望?!爸陡谋涿?,我们郸城县是贫困县,但我从小到大看到太多贫困家庭通过教育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这给了我信心?!?/p>
作为一个农业县,郸城县一直带着贫困的帽子,大部分农民祖祖辈辈靠种地谋生,过着苦日子,教育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刘宝国记得,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有很多人找他补课,准备参加高考。当时一个叫刘保贺的年轻人已经24岁了,听说恢复高考后马上翻出了课本重新学习,每天干完活都找刘宝国补习,坚持3年终于考上了大学。
“教育就是明天的希望,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挖掉一个穷根子,郸城的老百姓希望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愿望格外强烈?!钡Τ窍匚榧锹尬母笏?。据了解,2012年以来,郸城县每年有近8000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农家孩子占到6成以上。
如今,刘宝国已经退休,刘华也年近半百,一家人对教育的感情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汇集到了刘培身上?!岸砸桓黾彝ダ此?,教育是希望,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未来,我想像爷爷和爸爸一样,一辈子做一个好老师,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做出一点贡献?!绷跖嗨?。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