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题:同心共绘新生活——东西部扶贫协作迎来“丰收季”
新华社记者薛天、罗争光、萧永航
初冬的暖阳下,四川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一批“贵客”在绵延的山坡上扎下了根——浙江安吉黄杜村的农民党员们捐赠的首批100万株白茶新苗顺利种下,成了大山里农民们新的致富希望。
“‘浙江亲人’不仅给我们捐茶苗,教我们种茶技术,还帮我们打造茶深加工产业链,挖掘观光旅游潜力,让我们的对口帮扶又提升了一个层级?!鄙持菡蛘虺ぐ着嗔λ?。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深度协作,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让共同富裕的“新苗”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10月29日在四川省青川县青坪村拍摄的白茶梯田(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种下产业转移的“致富新苗”
2017年底,一份名为《承接东南沿海毛绒玩具产业转移打造安康新兴支柱产业》的报告递交给了陕西安康市政府,这是江苏常州市驻安康市工作组为安康市栽下的“致富新苗”。
“产业转移安康,既可以为东部地区‘腾笼换鸟’,又可以增强安康的‘造血’功能,促进错位发展,实现互利双赢?!卑部凳邢喙馗涸鹑怂?。
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近150家毛绒玩具企业前来安康考察,并建成投产毛绒玩具社区工厂32家,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贫困户程爱民的生活也因此有了转机。因为右腿残疾,他曾缺少生活的信心,但现在镇里建起了社区毛绒玩具厂,他在家门口找到了份缝纫机工的工作,每个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
因扶贫协作、产业转移而受惠的不仅仅是安康市,也不仅仅是程爱民。在西部不少地区,产业转移后的项目都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新苗”。
数据显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仅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援助资金3205万元,帮助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实施苏陕扶贫项目38个,覆盖该县101个贫困村,受益贫困群众4000多人。
在深度交流中结下“累累硕果”
如何既扶贫又“扶智”,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是现阶段通过扶贫协作走向共同富裕需要破解的新课题。记者近期调研时则发现,从简单的“赠予”到通过深度交流实现“精准帮扶”,已经渐成趋势。
在对口帮扶四川省广元市的22年里,浙江省已经累计安排了90亿元资金,派遣各类专业人才4500多人次帮扶青川县,培养各类本土人才2万余人。同样,截至2018年10月,因苏陕合作,两地干部人才互访达2400多批次2.3万多人。
人员的互动,换来的是多层次的深度交流。对于落后地区而言,交流给封闭的环境带来了生气,解放了思想;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交流让帮扶工作沾了地气,有的放矢。
近年来,苏陕两省不断拓宽人才交流渠道,教育和卫生领域成为交流的重点。双方组织教育系统师资交流培训超1万人次,结对学校(幼儿园)达381所;江苏省35所三级医院与陕西35所县市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部分协作地区还建立了就业相关的合作关系,组织落后地区的群众外出务工。在城固县,通过与南通共同举办的4次招聘会,已有600多人达成用工意向,累计向南通输送贫困劳动力130人。
2017年,浙江携手青川县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6场,49家企业提供60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711名贫困群众在青川浙商企业实现就近就业。
构筑互惠共赢的“希望图景”
“选择在汉中建厂,企业也因此受益,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不断升高,生存压力很大,厂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币呀こ蛏履系厍频母=ㄉ倘诵唤扑?。
东西协作,不仅仅是帮扶,也越来越多表现为共同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市场相对饱和,在东部发达地区面临发展转型升级考验时,广阔的西部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秦巴山区为例,近年来通过移民搬迁工程,秦巴山区实现了人口聚集,创造出人口红利,正好满足了东南沿海企业的用工需求。而这些带着思路,带着技术的外来企业,也在帮助当地的优势资源对接市场,焕发新生。
浙江方面尽力帮助青川县增强“造血”功能,除了发展产业园鼓励浙商落户,还挖掘出当地生态潜力,发展旅游行业,有经验的浙江企业在当地投资,不但完成了帮扶,自己也赚到了钱,实现了双赢。
据了解,在陕西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推进对口扶贫协作期间,两省签署能源战略合作协议,有关部门、单位签署13个专项协议和32个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将《陕电送苏框架协议》中陕电送苏落地电量增加至每年15亿千瓦时,共同推进“陕煤入苏”工作。
在两省深度合作的32个项目合作协议中,既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也有新型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工业项目,还有园区开发、文旅景观、农村电商体系等平台项目,力图实现两省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