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史上最重要的“元典”,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华国学经典,为集部“诗文评”之首。问世1500多年来,由于其重要的元典性和独特地位,在文史哲等不同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而积累了巨大的文献资源。
20世纪初期,《文心雕龙》被黄侃、范文澜、刘永济等国学大师搬上大学讲坛;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对这本书的研究终于形成一门显学,被称为“龙学”。一百年来,产生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据统计,有关专著、专书已达750种,论文一万篇。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文化之幸,但对进一步的研究而言,却是一座横亘在面前的高山,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逾越的。这需要专业研究者集中一定力量对海量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摸透家底,看清道路,轻装前行。
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检视,在中国文论和国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思想价值。为此,需要着重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文心雕龙》文本进行较为彻底的??焙驼?,最终拿出一个更为可靠的具有“定本”性质的文本,以解决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文心雕龙》文本的问题;二是汇聚古往今来的《文心雕龙》评论和阐释成果,尽可能做到集其大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从而使对《文心雕龙》文义的理解和把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力求开创“龙学”的新境界;三是对近百年来丰富的“龙学”成果进行全方位集中梳理,以充分展示其巨大成就,亦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从而为新世纪“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新的基石。
《文心雕龙》的元典性是形成“龙学”的根本,百年“龙学”的发展和兴盛则使其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前台,因此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作出独特贡献。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龙学”之于学科建设的意义,不仅是研究一部《文心雕龙》的问题,而是涉及中国文论、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乃至中国哲学、中国史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百年“龙学”是中国文论和文化研究的一个典型,对这个典型的全面解剖,无疑将提供多方面的重要经验,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对“龙学”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近百年“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龙学”主要属于文艺学,其应用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单一,有些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一直被轻视或忽视。对百年“龙学”的清理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反思机会,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龙学”的性质不仅是文艺学,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百年来,《文心雕龙》虽然在大学讲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量很少。之所以如此,应该说与我们对“龙学”性质的认识有关,也与我们缺乏对“龙学”的大规模清理和全面研究有关。实际上,《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当今大学教育密切相关,如思想文化教育、审美修养、写作训练等方面,《文心雕龙》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的认识却非常不够。再如社会服务方面,很少有人考虑《文心雕龙》这部中国文化的元典之作可以服务社会实践。实际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需要《文心雕龙》的,比如要考公务员,就要考“申论”,主要是写文章;各种场合的发言、报告,都是文章;企业也要制定各种文件,这都是刘勰所讲的“文章”的功夫,也可从《文心雕龙》中大受裨益。
奠定中国文论话语研究的强大基石
近年来,中国文论话语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论话语中的地位问题,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包括一些海外汉学家。牢牢抓住《文心雕龙》这把“金钥匙”,适时梳理“龙学”的丰富成果,可谓是抓住了中国文论话语研究的“牛鼻子”。
以《文心雕龙》为典型和代表的中国文论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华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并涉及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传入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中国文论对中华文化的有效性、适应性被严重忽视或忽略,中国文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遭受削足适履的伤害。尽管我们数十年来对《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研究理路、阐释方式以及价值尺度主要还是西学的,《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本来面目和独特价值仍然有待彰显?!段男牡窳泛椭泄穆鄄坏扔诮裉斓摹拔难Ц怕邸被蛘摺拔囊昭А?,而是有着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有着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并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一切均基于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和文章。
季羡林先生早就指出:“我们中国文论家必须改弦更张,先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回归自我,仔细检查、阐释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传统的术语,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然后回头来面对西方文论,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加以分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倍源?,我们深以为然,尽管这个检查和阐释要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而回归自我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认真面对并最终踏上中国文论话语的回归和还原之路。
因此,超越从西方引进的所谓“文学”观念,回归中国文论的语境,还原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从而原原本本地阐释《文心雕龙》及其与中国文章、文学以至文化的关系,发掘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球文化和文学,找到中国文论自己的位置,乃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研究的归宿。我们梳理《文心雕龙》研究史,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就是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文心雕龙》这部旷世文论宝典,特别是其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之建构的根本意义。
中华文化魅力的生动呈现
《文心雕龙》全书只有三万七千余字,对这部书的研究何以形成一门著名的学问——“龙学”?其思想、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一本书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且大师云集,从刘师培、黄侃、刘咸炘、钱基博,到范文澜、陆侃如、杨明照、王利器、周振甫、詹锳等等,可以说蔚为壮观,这与其元典性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我们理应把这门学问的丰富成果予以认真总结和梳理,从而完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相信它不仅会吸引世界文论学坛的目光,在世界文论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且会引起人文学科众多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将其运用到思想文化建设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作者:戚良德,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首席专家、山东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