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上海租界内一群进步青年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的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集体翻译成中文出版,展示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80年后,从斯诺家乡到中国初中生的课堂,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中美两国友好使者,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正走在奔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一书风行80年
埃德加·斯诺的故乡,美国堪萨斯城,坐落在密苏里州西部。1905年,他就出生在这里。
密苏里人有一句谚语,“用事实说话”?;蛐?这正是斯诺选择记者这个职业的原因。
据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贝蒂·霍钦·温菲尔德介绍,时任新闻学院院长的威廉姆斯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其探求未知世界的特质,于是鼓励他到中国去。
几经周折,1930年,斯诺来到上海,此后他的人生就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来到北京后,斯诺在燕京大学教授新闻学。1935年,他参加了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
随后,斯诺在宋庆龄的秘密安排下前往陕北苏区采访。本打算在这里待上几周的他,一待就是4个多月。
在陕北,斯诺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他见到了一批为自由和理想奋斗终生的中国共产党人。
倔强的“红小鬼”、鱼水般融洽的军民情、目标坚定的领袖……
每一张面孔都让他印象深刻,每一个背影都见证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他将这段采访经历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红星照耀中国》有几十种语言,近百种版本。一直到今天,各国还在重印《红星照耀中国》,说明各国人民还把这本书作为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的一本经典的著作?!逗煨钦找泄分阅茉谑澜绶缧?主要在于其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斯诺用记者的目光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北本┐笱Ы淌?、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这样评价。
中美友谊的标志性符号
一台相机,拍摄了无数冷暖;一本书,纵横80年;一段人生,成为被后人铭记的历史。
可能斯诺自己也没有想到,80年后,仍然有一群人在诵读他的著作。
十一月的北京,秋意正浓。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园内的银杏叶已经泛黄。初二学生张释然来到校园内的昆玉书屋,一场《红星照耀中国》讨论会正在进行。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是怎样组织经济的?公共卫生、娱乐、教育和红色文化又是怎样的?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怀着这个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闭舛挝淖执┰?0年,由年轻的张释然为同学们朗诵,仍然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一个月前,中美各界人士相聚在斯诺的故乡——密西西比河畔的堪萨斯城,出席第18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围绕全球经济发展、国际关系、贸易投资等话题交流看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许多堪萨斯人因为斯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中国文化也在这片美国土地上落地生根。中国的端午节前后,盛大的龙舟赛在堪萨斯城举办,成为当地最大的夏季户外运动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图书馆馆长邦妮·波斯尔思韦特女士向记者展示着斯诺的遗物:战时使用的佳能相机、与中国孩子们的亲切合影、那张让世界铭记的毛主席相片……当然,自然少不了那本《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切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回忆。
在埃德加·斯诺基金会候任主席吉姆·麦克库斯科看来,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榜样,斯诺已经成为中美人民友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希望更多人了解今天更加开放的中国”
一个人,不顾生死,记录他乡的革命之路;一本书,纵横岁月,在世界被传承至今;一段历史,穿越时空,今日仍警醒后人。
在瑞士去世后,斯诺的一部分骨灰被带回美国,还有一部分骨灰遵照其遗愿埋在了他曾工作过的燕园。
北大未名湖畔,写有“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字样的埃德加·斯诺之墓静静伫立。墓碑前鲜花不断,是拜访者带来的礼物。
如今,《红星照耀中国》被选入初中生必读书籍目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熟知斯诺和他的故事。
语文教师孙蓝田告诉记者,初中是年轻人建立人生观的重要阶段,《红星照耀中国》让90后、00后了解祖国的过去,了解了今天的共和国是怎么来的,不忘初心,才能走好人生路。
“阅读这本书,首先是学习斯诺这种用事实说话、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美国记者、美国年轻人像当年的斯诺那样,来中国看一看,了解今天更加开放的中国?!彼锘衔?。
在第18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上致欢迎辞时,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会长南?!は6?“正如埃德加·斯诺所深知的那样,极具挑战性的时代,最需要的是开诚布公的对话与诚挚的友情?!?/p>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美两国人民架起的友谊之路,正跨越高山大海,稳步向前。(参与采写:张超、马晓冬、长远、苗壮、汪平)
-
埃德加·斯诺研讨会在美国堪萨斯城举办
第18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4日在斯诺的故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开幕。来自美中两国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就美中关系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2018-10-05 23:29:07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