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人人尽力,把更多的大漠染绿
新华社记者齐健
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曾经,幻想“点石成金”的人类盲目向山要地、向山要矿,大量破坏绿植和厚植绿色的土壤,加剧荒漠化扩展。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停止破坏,修复绿色,人人尽力,“点石成绿”。
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行动。对生活在乌兰布和沙漠、塞罕坝、右玉、策勒这些地方的“绿色卫士”来说,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在,我们每年从荒漠和沙漠中救活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治沙抗争越往纵深推进,对科技的要求也越高。但是要想把大漠染绿,光靠科学家和少数“绿色卫士”是不够的。
马克思说过,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从全球范围看,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依然威胁着约五分之二人口的生计。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背后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生态文明的价值变革必须从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做起。你的每一点节约,都意味着给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增加一点投入。
蓝色海洋,绿色河流,青色山林,是地球的三原色,也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人们天然想要亲近的。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骄阳下靠喷灌存活的绿植不是常态,只是涂抹在地球表面的“护肤品”。
在沙漠穿梭过,才懂得珍惜,与荒漠斗争过,才懂得敬畏。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远离荒漠化和干旱就必须学会珍惜和敬畏。节约用水、减少木制品消耗、节约粮食……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尽力,才能把更多的大漠染绿。
记住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不仅仅是记住这一天,而是要记住——设立它,是为了维护人类和所有物种的生存空间。从当下开始减少破坏和索取,正是为了有一天人类能够忘记科幻电影里无边的荒漠,永远不再有“沙临城下”的情景。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