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杨昌芹在非遗“赤水竹编”培训基地展示新制作的竹丝(2019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新华社贵阳5月7日电 题: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采访手记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出生于1990年的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苗族村民杨昌芹心灵手巧,年纪轻轻已是全国人大代表,言谈间有种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2018年,身着苗族盛装的杨昌芹手捧一个竹编工艺杯,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而她口中讲述的赤水农民通过竹编工艺品过上好日子的故事,讲的不光是别人,也是自己。
由于家境贫寒,杨昌芹初中毕业辍学,在餐馆干了一年的收银员、洗碗工,攒够学费后,考上了贵州印江县一所职业学校的幼师专业。2007年,杨昌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
杨昌芹(右)在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竹林里挑选制作竹编所需的竹子(2019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学习结束后,她主动提出留下来,继续深入学习平面竹编技艺,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希望杨昌芹做一份安稳的工作。当时,她在老家的公立幼儿园已经找到一份幼师工作,月工资3000元,而留在赤水做竹编,月收入不到400元。但杨昌芹选择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重视,2012年,嗅到竹产业商机的杨昌芹成立贵州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决定“下?!辈徊?。
为了出去跑市场、找销路,杨昌芹经常手上拖着两个大箱子,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大书包,时间久了,车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进站的时候主动搭把手帮忙。
杨昌芹在贵州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公司里查看竹编产品销售情况(2019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从最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106名员工,2019年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
“当初我给公司取名‘牵手’,是希望牵手更多的人,一起发展竹编工艺,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毖畈鬯?。
目前,通过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方式,杨昌芹的公司利益联结177户贫困户,已分红近10万元。在她的影响下,周边村民发展竹编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上千人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贫困留守妇女。
在赤水,有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已形成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旅游等全产业链。很多人像杨昌芹一样,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吃上“生态饭”,甩掉了“穷帽子”。
新闻链接: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