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地区一处建筑外墙打出“武汉加油”字样。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温暖人心
为阻断病源向外输出,从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采取关闭离汉通道的断然措施,为全中国也为全世界抗疫争取到“时间窗口”
一座1200万人口的城市被封,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英雄的武汉人民,以自我牺牲精神和非凡壮举,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谱写了一曲壮烈悲歌
“待春暖花开,疫情退去,携手科大武大看?;ā?。
来自安徽的护师杨奕,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走廊墙壁的“信心树”上,添上写着自己心愿的一片“绿叶”。
这棵画在墙壁上的“信心树”,起初只有枝干。医护人员和患者,接力将写满心愿和互相鼓励的小纸片,贴在树枝上?!霸缛湛蹈础薄霸缛栈丶摇薄鞍职窒牒⒆恿恕薄跋氤匀雀擅妗薄饕?,激励着每个人战胜病魔的决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信心树”的叶子一片片长出来,越来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慰藉着方舱里的患者,给予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3月8日,方舱最后一批患者痊愈出舱了,“信心树”却扎根在医患心中。
当下,武汉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鏖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整座城市的“信心树”在继续“成长”。
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灾难最重的地区,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截至3月11日,武汉累计确诊患者49986人,占全国73%以上,死亡2430人,占全国79%以上。
为阻断病源向外输出,从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采取关闭离汉通道的断然措施,为全中国也为全世界抗疫争取到“时间窗口”。
一座1200万人口的城市被封,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英雄的武汉人民,以自我牺牲精神和非凡壮举,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谱写了一曲壮烈悲歌。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温暖人心。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记录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的一些侧面和片段,见证武汉战“疫”的激烈悲壮。
医院来了特殊肺炎病人
许多灾难,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许多?;?,总是被独具慧眼的人偶然发现。
2019年12月26日,54岁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像往常一样在医院坐诊。这一天是星期四,刚好是她门诊值班的日子。附近小区的一对老夫妻发烧、咳嗽来看病。保险起见,张继先让他们拍了肺部CT片。第二天,张继先拿到CT胸片一看,两人肺部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影像学特征。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又名湖北省新华医院,是湖北省卫健委直属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在医院官网“新华名医”栏目中,张继先排在第九位。在2003年“非典”防治期间,张继先是武汉市江汉区专家组成员,那时她的工作是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患者,这段经历让她对传染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看到两位老人胸片异常,张继先心里涌起疑团。她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也做下CT检查,儿子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结果显示肺部也有相同的影像表现。
这一天,医院另外还来了一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
张继先给这些患者做了甲流、乙流、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全部呈阴性。
两天内接连出现4个肺部同样表现的病人,张继先警觉起来,“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口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彼囊赏旁嚼丛酱?。
12月27日,她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医院做了汇报,医院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与此同时,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块区域,将4个病例统一安排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地方,她还要求隔离区内的所有医疗用品均不可与其他病人混用。
接下来两天,医院门诊又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别。
一下就有7个同样症状的病人,而且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病症——张继先觉得这肯定有问题,立即再次向医院报告,并建议召开多部门会诊。
12月29日下午,医院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十名专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他们了解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已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
医院立即决定:直接向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报告。
12月29日,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当日傍晚,武汉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金银潭医院相关专家,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逐一查看这7位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轻症3位、重症3位。一家三口的儿子没有去金银潭医院,留在张继先这里继续治疗(2020年1月7日病愈出院)。
从这天起,张继先要求所有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随后,她又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做的白色工作服,让大家穿在身上。
张继先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
凶险的病毒四处游荡
与此同时,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也发现了这种特殊肺炎。
元旦将至,人们都忙着过节。这一切,除了有限的几家医院和省市区疾控部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总是超乎人们的意料。
2019年12月30日晚上,一份盖有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公章的“紧急通知”,在不同的微信群中传播开来。
这份题目为《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内容如下:
各有关医疗机构:
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我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为做好应对工作,请各单位立即清查统计近一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于今日下午4点前将统计表(盖章扫描件)报送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邮箱。
与此同时,名为“协和红会神内”和“武汉大学临床04级”两个微信群中,也流传武汉出现SARS的消息,告诫大家戴口罩、洗手,“不要出去晃”。
人类医学的发展,对许多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机理都比较清楚了,对导致肺炎的病原体也知道了很多,但这个肺炎却“不明原因”,让人感到神秘而恐惧。
“不明原因”,自然就不知如何治疗。这让人们一下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
30日晚,湖北省、武汉市卫健部门连夜开会,并邀请疾控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对策、部署相关方案。之前分布在武汉多家医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的疑似病人都纷纷转入武汉专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国家疾控中心也快速做出反应,31日一早就派出专家赶到武汉会商、研判。这一天,武汉协和医院开始设立呼吸传染病隔离区。
31日中午,武汉市卫健委公开通报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情况。通报指出:“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多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的肺炎病例,经专家会诊系病毒性肺炎”“目前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并对病例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
这个公开通报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上更多的关注。虽然通报明确说,不明原因肺炎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这个市场还在营业,只有少数商户和顾客戴着口罩。当记者问经营的商户怕不怕时,他们还都乐观地表示,听说就是肺炎,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过,仅仅过了一天,这个市场还是关门停业了。
元旦假期过后,2020年1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第二次通报不明原因肺炎情况:“截至2020年1月3日,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5日,第三次通报,病人增加到59例。
其实这个时候,多家医院发热门诊人数激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较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元旦期间,医院的门诊量由原来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
由于冬季本来是感冒多发季节,再加上当时医院都没有试剂盒,不能做检测,没有人知道这些感冒症状的人中到底因何发病。
11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病例数从5日公布的59例降成了41例。与通报同时公布的《专家解读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最新通报》中,附有专家解读。其时,国家专家组第二批专家仍在武汉,他们自8日来到武汉。
科学家也在争分夺秒地研究这种新型病毒。据了解,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项目常规收集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标本一份。
1月5日凌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张永振研究团队从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率先向全球公布了该病毒序列,初步判断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就此发出了警示。
很快,中国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
1月14日,武汉市卫健委在疫情通报中提到:“不排除有限人传人”。
武汉以外的地方也开始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这些病例都有过武汉居住或旅行史。
凶险的病毒正在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悄悄扩散。
战“疫”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20年1月20日,战“疫”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李克强总理也做出批示,要求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国务院批准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
这天晚上,“抗非典”功臣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
与此同时,疫情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当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两日内新增确诊病例136例,使累计通报确诊病例增至198例。同时还公布了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确定全市61家医院开辟专门的发热门诊,其中,中心城区41家。定点医疗机构9家,其中中心城区3家?;棺榻耸∈辛弦搅凭戎巫易?,由来自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10家医院的25名专家组成。
同时还成立了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医护人员感染是人传人的重要标志。钟南山“人传人”的话音刚落,21日,武汉市卫健委就通过健康武汉官微通报,武汉有15名医护人员确诊为新冠肺炎,另有1名疑似病例。
病毒像游魂一样,四处找人感染。很快,原来确定的三个定点医院床位不够用了,武汉市卫健委在之前定点医院800张床位的基础上,又腾调1200张床位。
但是,不到一天,2000张床位又满了,床位又告急了。22日又进一步采取“7+7”模式收治病人,即将7家中型医院全部腾出来,改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医院,将床位增加到3000张,并且由7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托管,以增加治疗力量。
当天,这7家医院一开门收治就人满为患,有的得排一天的队才能看上病。
深夜12点多,记者开车路过7个医院之一的武汉市第七医院,见到医院大厅、走道里,人都挤满了。医院大门外,寒风中,黑压压的都是发烧病人等待看病,约有两三百人。到凌晨1点了,还有这么多人在看病,令记者非常吃惊。据说,白天看病的多达两三千人。
喧闹的城市一下子寂静了
2020年1月23日,对于武汉人来说,注定终生难忘。
凌晨两点多,武汉市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封城了!
近代以来就是我国著名工业之城、商贸之城、科教之城的“大武汉”,这座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抗击过98特大洪水的英雄城市,壮士断腕,关闭了通向外面的大门,决心将病毒困在城中,打一场与死神较量的硬仗。
去年的世界军人运动会,让世界看到了新武汉崛起的雄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座充满活力、繁华喧闹的城市,瞬间沉寂下来。
现代医学高度发达,但对付无特效药的新型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依然古老而原始:围堵,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检疫法起源于意大利,1370年在威尼斯首次用来阻止黑死病。
2005年,世卫组织提出“围堵策略”作为流感大流行和防控的指导性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在新发传染病疫情早期,在限定的地理范围内,采用医学和非医学(区域封锁、停学停工等)干预策略和措施,以迅速阻断疫情传播。
2003年暴发“非典”时,也只是采取封门栋、封小区和隔离政策,并没有封闭一座城市。
在和平年代,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切断与外面的交通,市内的交通也一律停运,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按下了“暂停键”的武汉,熙来攘往的城市生活戛然而止。
第二天就是春节,有些人本来打算春节放假才出城回家或出游,不得不改变计划,赶在关闭之前离开。一大早,多个出城路口车辆排成长龙,天河机场有大批乘客排长队改签。
在新西兰留学的小林(化名),春节前回武汉和父母团聚,订好春节后2月5日的机票返校。
1月23日凌晨2点多,通告发出时,他还没有睡。一看要封城,他担心到时走不了,影响学业,立即在网上订购了上午8点半去上海的火车票,准备从那里乘机去新西兰。
但到了上海之后,小林被隔离在酒店,一个人待在酒店里过完了这个春节,又将机票改签到27日,返回新西兰。
小林是家中独子,万里归途,筹划已久的春节团聚,转瞬间变成了春节别离。凌晨,母亲看着他匆匆走出家门的背影,无比失落。
有些人刚离开武汉回家休假,现在又不得不放弃在家过节的计划,赶在武汉关门之前“逆转”回城。
新华社摄影记者熊琦就是其中之一。他22日从武汉回外地老家过年。23日凌晨3点接到朋友电话,得知武汉要封闭的消息,心中一惊:“一座千万级的城市因为疫情而封闭,作为记者,如果不在现场,我无论如何都会遗憾终生?!?/p>
他一夜无眠。
一大早就起来收拾行装,独自赶回武汉。第二天,他全副武装,进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与医护人员一起度过了今生最难忘的除夕夜,留下医护人员与死神搏斗的镜像。
许多人担心封城了,城里生活物资短缺,蜂拥至超市、药店抢购。多家超市摩肩接踵,全是抢购的人,许多货架被抢一空。药店的感冒药、口罩、消毒液、体温计全部脱销,有超市大白菜涨到40元一斤。
好在这种混乱的抢购局面只持续了一天。当天,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第2号通告:武汉市大宗商品、食品、医疗防护用品等储备充分、供应顺畅。请广大市民不用恐慌,不必囤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武汉市商务及农业部门共同安排500万公斤蔬菜、155万公斤鸡蛋、100万公斤鲜鱼、200吨牛肉和6000头猪,通过全市300多个“春供”网点有序投放。
第二天,除夕,大家发现,超市货源充足,价格也没有大的变化。
如今,封城已50天了,居民的生活物资一直有保障,没有出现断供的情况。这在世界“封城史”上,同样绝无仅有。
1月24日,武汉过江隧道关闭;25日,中心城区车辆禁行。2月11日,封闭所有小区,每家三天只可一人外出,后来又变成完全不可外出,不少小区大门被物理性封死。2月17日起,各区陆续宣布超市停止现场营业,只接受团购,由社区帮忙送到居民家。居民完全禁止出家门、出小区。
除了水电气等生活保障和医用物资生产等企业外,企业停业,商店关门。
城市,彻底寂静下来。大街上消失了车声人影,偶尔可看到环卫工人,孤独地扫着没人走的大街。冬日的风摇晃着行道树,残叶零零星星飘落,空旷的大街更显空寂。
在昔日拥堵不堪的二环线上,常常只有记者的一辆车行驶,看着笔直而空荡的马路,在林立的高楼构成的“峡谷”中,静静地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
记者居住的大学校园,占地1800多亩,原本有5个门进出。封城不久就封掉了4个校门,只留一个门作为应急出口。后来这个出口也要凭学校发的临时专用证进出。
被围成孤岛的校园,成了鸟的天堂。它们在操场上散步,在低空中任性翻飞,在树枝头叽叽喳喳,再没有人干扰它们的自由。
武汉旅游购物名街汉街,像个熟睡的婴儿,安静地躺在东湖边上。
东湖高新区,是青年人的创业天堂。如今,一个个产业园静悄悄,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突然不见了。
城市公园的大门也紧闭,阒寂无声。从东湖公园的围栏望进去,里面成了小动物的乐园,偶尔会看到快速跑过的黄鼠狼。
这座城市“生病了”,安睡了。如果不是夜晚楼宇透出如繁星一样的灯光,给寒夜带来暖意,你会觉得这完全是一座空城。
“待在家,不出门,就是为抗疫做贡献!”人们蛰居在家里,这样相互鼓励着。
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匡先生,开着一家文化公司。40多天除了隔几天送垃圾下楼外,其余时间没出家门。
曾是大学教师的他告诉记者,封在家中,对生活有些新想法,于是复习起了英语。
马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以前在家很少做饭。小区封了,一日三餐得自己解决。她的同学微信群有130多人,她天天在群中向大家请教厨艺。大家每天把自己做的菜在群里晒,交流经验心得。一个月过去,她竟然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
沈小姐天天追剧,近年流行的电视剧看了个遍,还把20多年前的《渴望》翻出来再看了一遍。何先生为了减少物资的消耗,一天只吃两餐,还将他的节食方式到处向朋友推荐。
千万人不能出家门,在自家的窗户中看日出日落,看月圆月缺。人们以极大的韧性蛰伏,等待着,盼望着,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举国筑起守护生命的“白衣长城”
邪恶的病毒仿佛要报复对它的围困,快速在城内人际间传播,恣意地摧残着生命。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在每个医院、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打响。
这个病毒来源何处?具有怎样的传播规律?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消灭它?这一系列与疾病防控和救治密切相关的问题,至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答案。
然而,有一点却有共识:这个与SARS有“亲戚”关系的病毒,非?!敖苹?。染上它,有时没有任何症状;有时没有任何感觉,肺却已经变白了;有时病人前一刻还看似病情稳定,瞬间“炎症风暴”暴发,生命已无法挽回。医生们都将它称为“流氓病毒”。
这是一场遭遇战。敌人已发起了总攻,我们对它还不了解,还没有准备好充足的弹药、研究出成熟的克敌制胜武器。
武汉是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有三甲医院30多所,医疗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可是,面对凶猛的疫情,靠武汉自身的医疗资源,打不赢这场保卫战。
幸运的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背后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继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再一次告诉世界什么叫“守望相助”。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这场战“疫”。中央派出指导组坐镇武汉。在中央部署下,封城第二天,一场全国支援武汉的大行动,就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展开。
子弟兵来了!除夕深夜,几架军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调的3支医疗队共450人抵达武汉,迅速分赴金银潭医院等3家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马不停蹄,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从四面八方赶来。到2月28日,累计有314支医疗队,35520人援助武汉,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环内科和麻醉科等专业人员就达到15000多人。221支医疗队、27134人援助定点医院,93支医疗队8683人援助方舱医院。至3月8日,累计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支援湖北,医疗援助队成建制接管医院科室,包管病房。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黄璐琦、张伯礼、陈巍、乔杰、仝小林等10位业内著名的院士,以及他们的团队齐聚武汉。号称中国医学界“四大天团”的北京协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精锐武汉会师。
援汉医疗队同时承担起物资保障的任务,呼吸机、人工膜肺、医用防护服等医疗设备和用品,源源不断支援武汉,保证了医疗队第一时间就能够争分夺秒救治病人。
到3月5日,累计支援武汉和湖北医用防护服460多万件,N95口罩9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0多万只。
2月10日,中央安排由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的湖北16个市州,实行包科室包医院的方式接管。
集中专家、集中资源,举全国之力,打响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这样强大的动员能力、调配能力,全世界绝无仅有。
这场战争,从开始混乱的“游击战”转变为有序有力的“阵地战”,举国筑起守护生命的“白衣长城”。
“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
在这次战“疫”中,最具有创新性和对打赢这场战争有决定意义的,是建设“方舱医院”。
这种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的特殊医院,在关键时刻起到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
面对每天病例以四位数增长的汹涌疫情,最早的应对策略是,采用北京当年抗击“非典”模式,建设“小汤山”式医院。封城的当晚就开始建设,10天建成,建设速度刷新世界纪录。
然而,投入使用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共只有2600个床位,仍不能满足需求。迅猛增长的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求医无门,因怕感染家人有家难回,已经引发悲剧。同时,这些人不能集中收治也会成为疫情扩散的源头。
必须迅速收治那些因床位不够而被挡在医院门外的确诊患者,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继续兴建“小汤山”式医院,以最快的速度也来不及。
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
关键时刻,一个关键决策迅速做出:征用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大空间地方,改造成“方舱医院”和隔离收治场所,将所有轻症病人快速集中起来,给予医疗照顾。
到2月28日,武汉共建16家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3000多张,累计收治患者12000人。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
方舱医院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成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
方舱医院建设速度快、空间容量大,一个就相当于一个三级医院,甚至更大?!叭说却病?,终于变成了“床等人”。
有了大容量的方舱医院,轻症患者可以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传染源头控制。接下来就是改造扩容定点医院,将大型综合医院扩容为重病医院,收治床位从5000多张增加到23000张,其中重症床位达到9000张。
至此,形成了三级救治体系:即征用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隔离密切接触人员;方舱医院接收确诊轻症和疑似患者;火神山、雷神山和同济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密接人员感染确诊,轻症就转到方舱医院,重症就转入“两山”医院和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患者病情加重就转入重症医院。形成了一整套分级分类收治、轻重转院顺畅的救治体系。
“这是国家在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备拔浜旱餮兄傅嫉闹泄こ淘焊痹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这样评价方舱医院。
作为一种新型病毒,医学界对它的了解仍十分有限,缺乏特效药。如何找到有效治疗方法,克敌制胜?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通力合作,一边不断摸索创新治疗方法,一边加快科研步伐,为治疗提供支持。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及时总结临床救治经验,完善诊疗标准,不断修改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已一共推出了七版?;棺胖贫桨媲嵝?、普通型管理规范和重症、危重症诊疗方案。
在武汉的重点高校与科研机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抗疫紧急开展科技攻关。此外,建中医药方舱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探索采用治愈患者血浆疗法;通过解剖,了解病理真相等等,都在战“疫”中发挥了科技硬核作用。
在这场阻击战中,为我国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创造了新模式、新经验和新方法,也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提供了有益借鉴。
每天在揪心与感动之间荡秋千
抗疫战争波澜起伏,曲折艰辛。人们的心,也随着战况忽悲忽喜,每天在揪心与感动之间来回、激荡。
病毒大规模进攻,最初武汉却没有试剂盒!大批发烧、双肺感染CT成磨玻璃样影的患者,因没试剂不能及时进行核酸检测确诊,医院不能收治。病人不得不回家隔离,结果造成大量家庭聚集性感染。
那一段时间里,家无完人的案例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人们揪心到了极点。
为什么会是这种局面?1月22日,武汉市卫健委一份《关于市民关心的几个问题的答复》,让我们知道了问题症结所在。
据《答复》第3条介绍,当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必须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1月16日之前湖北省没有试剂盒,还需要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这一个流程下来约需要3至5天。
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将试剂盒下发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后,一套流程下来得2天左右。
1月22日开始,武汉市指定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定点诊疗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样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共有10家机构(后来又不断增加),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同时紧急调运3万人份试剂盒发放到指定检测机构。
试剂盒短缺,检测单位少,没有检测结果阳性不能住院治疗——这一“卡口”,曾让许多人轻症拖成重症,有不少人没有等到检测确诊、缺乏早期治疗就撒手人寰。
检测难的揪心还没有放下来,紧接着,医院一床难求更让人焦急。
大量确诊的轻症病人和疑似病人,都因为医院没床位不能集中收治,而是像普通病人一样开点药,要求病人自己回家隔离。这些具有高传染性的患者,有的还要天天去医院打针,有的辗转多家医院企求能找到病床。在他们颠沛流离、辗转奔波时,病毒也随之更广泛扩散。
2月2日清晨,已经多日高烧的市民陆俊奕拖着病体走了1个小时,到医院进行核酸试剂检测。次日出来的结果显示“阳性”,但医院爆满、无法收治。70岁的周女士在一周的时间内先后辗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梨园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铁路医院4家医院,都没床位收治。
2月3日,有媒体建了一个网上求助平台,专门征集已经感染需要住院的求助信息,最多的一天接到8千多人求助。
整个城市为缺病床而焦急不安,为患者辗转求医可能导致病毒扩散而担惊受怕。
这种患者与健康人都备受煎熬的日子,到2月中旬终于好转。因为这时更多的方舱医院建成,病床得到缓解,绝大多数病人都集中收治了。
更揪心的,是武汉人在抗疫生死搏斗中付出的生命代价,这是让人永远难以忘却的痛。
截至3月11日,武汉累计确诊新冠肺炎49986人,死亡2430人。实际上,有一些人因为来不及等到核酸检测就离世;还有一些患其他病的人,因为抗疫几乎挤占全部医疗资源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而亡。
湖北电影制片厂联络部主任??患?,11天内4人罹难,让无数人震恸。
正月初一,??母盖卓挤⑸?,因为没有床位,社区建议他在家隔离观察,结果病情突变,2月3日在家中离世。5天后,同样感染的母亲在武昌医院去世。母亲去世一周后,??退憬阃惶烊ナ?。仅仅11天的时间,一家4口就这样没了。这样的悲剧还不止他这一家。
人们震恸揪心的,还有“白衣战士”的安危。
在这场阻击战中,医护人员是先锋,是主力。疫情初期,武汉本地医院防护物资奇缺,大批医护人员因“自杀式冲锋”而感染,很多人付出了生命。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梁武东、李文亮、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江学庆、柳帆、周宗德、张抗美、邱飚、吴忠泽、肖俊、阮惠芳、邓林、王兵、林正斌、梅仲明、朱和平……
2月中旬以后,中央决定湖北、武汉换帅,揪心的事也逐步有了转机。
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300人份,提高到两万人份,采样送检到反馈结果的时间从之前的2天缩短到4-6小时。
医院建设每天以增加3000张床的速度推进,最终改造和新建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床位达到6万多张。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一个三甲医院按1000张床来计算,就意味着,一个月内在武汉要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工程量。正是这一惊人的建设速度,使一床难求的局面彻底扭转。
为了解决死亡偏高的问题,组建院士巡诊团队,成立联合专家组,7次修订优化救治方案,落实专家会诊、24小时报病危、死亡病例的讨论、重症巡诊等制度,组织插管小分队,推广中医药临床使用……这些措施,使定点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了64%。医护人员也实现了防护轮休。
秋千不会总在揪心、悲伤的那一边。在感动的这一边,扬得更高、更远。
人们不会忘记,在“非典”中一战成名的84岁的钟南山院士,1月18日坐在高铁餐车上逆行武汉,20日发出“人传人”警告。其后,他又多次视频连线在武汉的广东救援队,指导他们开展救治工作。
他满含热泪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让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武汉人倍感温暖,信心倍增。在武汉人心中,有三座守护生命的山:“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
人们不会忘记,2月11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穿戴防护服,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她的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加油”四个大字。这是她带领团队驰援武汉救治重症病人的第10天。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大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有效缓解了集中收治难。
人们不会忘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硬核”之声:“共产党员上!”
人们记得,在重症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近距离和病毒搏击。他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为了避免中途出来上厕所,常常是不吃不喝一干就是六七小时,有的干脆穿着纸尿裤上班。
人们记得,护士秀气的脸上布满口罩和护目镜的印痕,被网友称为世上“最美印痕”。
人们记得,湖北、武汉换帅之后,防控、问责的力度迅速加大。从17日开始,连续三天的拉网大排查,真正见到了成效,到20日,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强力推进更加严格的小区封闭管理,超市一律只接受团购,真正减少了人员流动,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正是他们的勇敢、智慧、责任、担当,许多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让这场战争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灾难激起全社会爱心涌动,每天都上演着爱的故事。
1月24日,封城第二天,武汉医用防护物资全面告急。民营企业家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立即行动。15时50分,阎志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启动卓尔海外供应链,成立抗疫捐赠、供应支持行动小组,决定从周边国家采购急需物资,空运回武汉。公司调动了4驾专机,从26日下午开始,320万只医用口罩,30万件防护服,3.2万副护目镜,数十台红外测温仪,陆续通过空运,从6个国家纷纷运回武汉,解决了燃眉之急。
全国各地除派出医疗队支援外,还援助了大量医用和生活物资。许多企业像卓尔控股一样捐款捐物。截至3月1日,武汉市慈善总会共收到社会捐款40.4432亿元;武汉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15.0852亿元,还接收了大量各类防控急需物资。
普通市民纷纷当上了志愿者,有的组成“护医小队”,用私家车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的到社区帮助防控,统计发烧病人,帮居民送生活物资;有的,给医护做饭送餐。
武大、华科的校友,在海内外想方设法支援母校所在的城市武汉战“疫”。
还有,无数忠实履职、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民警、快递员、环卫工……正是他们的奉献,让这座城市虽然关闭了出城的大门,抗疫和生活物资得到了保障,生命的救治得以有效推进,城市生活稳定有序。
疫去春归的日子不会遥远
3月6日,每天观看疫情通报的武汉人,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数字变化,每日新增的病例数由最高峰2月13日的3910例,下降至3月6日74例,终于降到了两位数。
连日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下降,到11日已降至8人;新增治愈病例,从2月20日起就开始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
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飞抵武汉,考察湖北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叭橙髯迦嗣穸嘉忝嵌卸?、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温暖人心。
“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毕敖阶苁榧且?,“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肆虐的毒魔终于渐渐败下阵来,武汉又要站起来了!
不,其实,尽管疫情严重,坚强的武汉从来没有倒下,“不服周”的武汉人一直在站立前行。
武钢炼钢炉的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烧,在抗疫期间,一刻也没有停熄。
武钢有限气体公司是武汉本地最大的医用氧生产企业,为全市一半以上的医院供应医用氧气。疫情期间,24小时开足马力不停工,每天供应液态医用氧量为疫情前的4倍。从1月1日至今,已累计共向湖北省118家医院供应气态氧近300万立方米。
位于光谷生物城的华大基因公司一直在满负荷运行,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同时,面积2000平方米的“火眼”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已经建成,每天提供检测服务。
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记者看到,武汉华星光电厂区,生产正在有序进行。作为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这里每月产能达5万大片,占据全球产能的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松介绍,半导体生产设备要求不能轻易?;?,公司14000多名员工中有7000人因封城和值班留在了武汉,公司就把大家组织起来全力生产,生产线从年前开始一直近乎满负荷生产至今。
数公里之外,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国家存储器基地)也一直没有停产。厂房内,信号灯闪烁,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平稳运行,不时有技术人员巡视?!澳壳?,除研发略有延迟外,企业基本保持计划进度?!毙滦竟径鲁ぱ畹篮缢?。
在距离湖北省中医院不足400米的地方,有一家Wakanda轻饮咖啡店,不少医护人员是咖啡店的???。临近春节时,咖啡店就停业了。疫情严峻、武汉封城后,店主田亚珍想到,医护人员压力大,有咖啡需求。她发消息征召伙伴回店开业,为医护人员送咖啡。7名咖啡师全部回店,连一名去成都旅游的咖啡师也辗转跋涉200公里回店。
1月26日至2月14日,他们累计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了7850杯咖啡。
放眼武汉,在抗疫的战场之外,其实还有保经济、保生活两个“战场”,那里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歇。勇士们做好严密防护后,也在与时间赛跑,使这场伤痛不致伤及这座城市的筋骨,使城市生活重启不至于太过艰难。
武汉的大中小学早已于2月10日在网上开学了?!巴P2煌=?,??尾煌QА?,200多万大中小学生开启了居家网上学习模式。在安静的居民小区,凝神细听,时不时从窗户中飘出童音清脆的读书声和悠扬的琴声。
“武汉大学的早樱已开花了!”。
被困在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朋友,给记者发来信息,还附有怒放的?;ㄕ?,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上网一查,有网民已将娇艳的花朵晒到网上,广为传播,给还呆在家里不能出门的武汉人,带来春的气息。
冬天正在悄然离去,春天加快脚步走来。武大?;ㄊ⒖娜兆又溉湛纱?,杨奕护师所在的方舱医院也于3月8日送走最后一批患者后休舱了。
武汉,疫去春归,重启正常生活模式已不再遥远。(记者周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