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心理战“疫”进入“换挡期”,有哪些新风险?该如何应对?
新华社记者
“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彼孀殴谕庖咔榉揽厍榭鲋鸾ケ浠?、复产复工持续推进、开学复课逐步临近……专家认为,当前广大公众的心理状况也正步入“换挡期”。
“换挡期”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风险?心理抗疫措施应如何跟上?是否会“疫”走了之?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从“加油”到“换挡”:新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璇向记者表示,当疫情早期带来的“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去,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风险将会浮现出来。
“一开始是恐惧与焦虑,后来变得愤怒,又觉得很无力,最近更多感到抑郁和对家人的内疚……”,心理咨询师严艺家目前独自在伦敦留学,家人都在上海。她告诉记者,最近眼看国内情况趋于好转,疫情却又在欧洲暴发,这令原定四月春假回国探亲的计划充满变数。
43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陈玉(化名)治愈后仍在医学隔离中。目前她仍有不少担心,如:治愈后是否还会“转阳”?返岗后同事们是否会用“有色眼镜”看自己?更令她担心的是孩子返校后是否会被同学们排斥、歧视。
“我要崩溃了”“头要爆炸”“不想说话了”……记者看到,南昌市某隔离点的微信群被隔离观察期已近结束的阿?。ɑ┧⑵亮?。心理咨询师经过沟通发现,他因为突然意识到马上将直接面对各类复产复工相关手续,千头万绪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对,导致负面情绪暴发。
记者还了解到,虽然近来疫情防控情况持续好转,但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疲劳感、倦怠感和情绪波动情况却有所加重?;褂幸恍┘彝ビ捎谘映倏С鱿至饲鬃庸叵到粽诺任侍?。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高文斌解释称,社会心理“换挡期”的特点是公众对疫情的恐惧和警觉有所下降,但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性会逐渐显现,“如不及时疏导干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干扰战‘疫’大局?!?/p>
心理抗疫不能“疫”走了之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等专家认为,此次“战”疫中心理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但步入“换挡期”后,单纯“倾听陪伴”“加油鼓劲”等方式已不能满足公众心理健康需求。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当前心理抗疫工作须多方着力。
心理疏导与干预应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认为,“心理干预原则应被更多融入分区分级防控、复工复产、返程返乡等决策施策过程中,使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变化,成为战‘疫’政策措施与公众日常生活之间的黏合剂?!?/p>
心理抗疫措施应更注重针对性。高文斌曾在非典期间主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项目,他告诉记者,随疫情发展,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干预要特别注意“一少一多”的特征,即:虽咨询量会越来越少,但相关人员复杂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此前,国家卫健委已发文要求将心理?;稍つ扇胍咔榉揽卣宀渴?,按六类重点人群分类干预。
应保障心理抗疫措施的持续性?!笆菹允?,汶川地震6个月以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9.7%左右,而SARS疫情发生两年后有10%左右的患者人群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敝泄蒲г涸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应在制度、人力上早做安排,保障把心理疏导和干预坚持下去,不能“疫”走了之。
一些专家提醒,心理疏导干预领域专业人员短缺问题不容忽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心语”心理热线有关负责人担心,一旦各类援助退去,仅凭30多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可能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目前调派到湖北的精神心理工作者有415人,开设了7个24小时网络心理平台。
战“疫”之后:心理疏导干预服务将融入日常生活
江西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何静丽最近发现,随疫情变化“冷”了一段时间的热线又“热”了起来。而且许多咨询内容已不仅与疫情相关,夫妻、亲子、邻里关系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多了起来。她认为,在战“疫”中被激活并丰富起来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应该在今后融入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地方正为此积累资源。在江西南昌,市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了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工作组,招募600多名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志愿者,通过社交媒体将心理疏导干预的触角深入到社区人群。
在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在上?!敖】翟啤蓖缙教ㄉ枇⑿睦矸癜蹇?,目前已有2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参与,提供24小时服务,截至9日24时,平台和热线接受咨询4046人次,在线心理自评超过40万人次。
互联网平台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资源使用效率。疫情期间,知乎APP通过设置“心理援助”“大家,不怕”等版块、开办“送你一副心理口罩”网络圆桌帮助网友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健康?;チ睦碜裳教ā凹虻バ睦怼笨琛耙交ぷㄏ摺?,特别向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
智联招聘在智享盒子小程序上线《返岗复工后的心态调适》、《复工后员工心理与情绪疏导》等系列课程,邀请来自清华、中科院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在线授课,助力保障复工复产环境中的心理健康。今日头条在“抗击肺炎”频道中上线了壹心理、京东健康、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等平台免费为公众提供心理咨询,已累计服务超过140万用户。相关内容在疫情结束后将转移至头条健康小程序继续服务公众。
“去年我国已启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现在看来这项工作提前迎来了考验,已经等不得了?!被蒲Ρ?。
对于在当前专业人才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相关心理工作的问题,高文斌认为,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委、工会等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成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者的主体之一,“投入规模有限,但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心理支持?!保ㄖ幢始钦撸呵?,参与采写记者:仇逸、吴锺昊、林苗苗、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