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9份档案
在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2014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
“幸好有百度帮助我?!币晃徊稳呦虬朐绿讣钦咄嘎读怂牟稳伢?。
为了不在大比武活动中落后,这名参赛者通过网络检索材料模板,再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套进模板,形成各种名目的系统性材料。他坦言:“评比结果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两年驻村,如果最后因为材料被扣分,或者挨了处分,两年时间白费不说,以后想提拔都难?!?/p>
半月谈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蓝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文件盒整齐码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
资料比武通知
一位驻村干部的材料被要求改进,书面不能有勾划涂改,凡是有涂抹的地方,全部要用消字灵清洁,“这样就好看了”。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要经常打印资料,他们把乡镇政府附近的几家打印店“扶富”了。为节省费用,后来工作队专门购置了打印机,即使这样,所需费用仍然不少。
这位基层干部给半月谈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某次,上级要求制作档案,一个贫困户一份档案24页,一式4份共96页,还要有照片,所有档案全部用塑料外皮包装。全村158户,用了1.5万张A4纸,照片打印异常费墨,硒鼓用了13个。
一位驻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环境大整治的红头文件;二是村两委的工作方案;三是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四是思想动员会议记录;五是贫困户环境卫生名单;六是实施分工细则;七是扫大街的几张照片;八是片区考评表;九是贫困户入户考评表。
“材料环环相扣、图文并茂、相互印证,怎么看怎么像法院的卷宗?!闭馕蛔ご甯刹啃Τ?。
以“痕”论政绩,假痕、虚痕流行
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政绩的情况,许多人就想出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上级要求他们每天上午9点通过微信群的“发送位置”功能报告位置,证明自己坚守在村里。但实际上,有的人即使不在村里,也能把位置调整到村里,再发送给领导。后来领导有了察觉,不时通过“共享实时位置”的方式抽查。即便这样,还是存在技术漏洞,因为只要下载一个位置软件,就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手机定位信息,“将自己的痕迹固定在村里,这样就不用担心领导抽查了”。
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要求限时完成,这也逼得基层造假痕。
某地组织部要求乡镇街道上报“党员入党档案留存情况”,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委员告诉半月谈记者:“上午11点发通知,下午3点就要上报材料?!?/p>
某村村委会桌上摆满各类档案
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这位组织委员身心俱疲:“11个下辖村,党员有六七百人,而且除了普通村民,还有学生、转业退伍军人等,一些入党材料缺失的档案,还需要通过人事局、民政局等部门比对核实,如果正常排查的话,至少需要一周时间?!?/p>
为了在当天下午3点前上报材料,他赶紧给各村打电话询问情况,估算数据、东拼西凑、猜测推断,紧急“造”出一份材料,上报应付了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不同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常常挤在一起,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这更造成基层分身乏术、疲于奔命。有人不堪重负,干脆无中生有,连夜加班加点补材料、“造痕?!?。
防范变异,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
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进行基本的工作留痕是必要的,尤其是能“避免领导来时因一瞬间的误解,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工作”。
在基层某村采访时,一位贫困户说自己不认识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反问他:“去年冬天第一书记给你买了棉大衣、挂了厚门帘,今年上半年你生病时还垫钱买药,临别又给你300元,你怎么就不认识了?”贫困户说:“我就是不认识?!贝逯魅纹叩厮担骸澳阏馊嗣涣夹??!逼独Щ担骸熬驼獾闶禄怪档媚忝撬?,我说不认识就不认识?!?/p>
当时,这位带动村民发展了规模50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产业、今年54岁的女驻村第一书记两眼含泪。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如果是上级领导突查,恰巧又问到这位村民,那么等待这位第一书记的,很可能是一通批评甚至追责?!?/p>
但另一方面,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痕迹主义”过多过滥,也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一见面就问我种了几亩地?!辈煞弥幸晃淮迕袼?,经常有不同的人拿着笔和本本入户,问题大同小异。简单问几句就急着拍照合影,然后心不在焉地一边问一边把照片发到微信群展示,一些村民对此特别反感。
基层干部坦言,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严重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
资料比武现场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些基层干部摸准了上级的脾性和作风,“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直接决定考评分数。自然,一些基层干部就耗费专门精力用在保留工作痕迹上,而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在帮群众解决难题上。
基层干部认为,过多过滥的“留痕主义”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应尽快整治。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少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ù笱д斡牍补芾硌г航淌谌斡陆ㄒ?,建立统一事项网络数据平台,在减少浪费的同时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事项,界定不同考核方式,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半月谈记者:赵阳)
-
莫让微信群里的工作成为“痕迹主义”
“少点套路,多点接地气的东西”,这些来自基层的呼声足当引起重视。2018-05-16 08:40:04
-
把“痕?!钡闭ň褪切问街饕?/a>
没有落实的动作,流程做得再完善,样子做得再漂亮,也仅仅是一种“呈现与展示”,于推动实际工作毫无助益。2018-04-18 09:23:34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