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凌朔:我和南海的十年
?图为2008年记者在泰国曼谷王宫采访泰国公主诗琳通
今年7月的一天,我打车回我的单位新华社。出租车司机开着车,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你是新华社记者吧,你跟我说说,南?;岵换岽蚱鹄??我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我知道,就在那些天,某个西方国家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开到了南海附近。我一时无法回答那位司机朋友的问题,但我知道,在我的新闻世界里,我的那场战斗已经打响十年。
十年前,我从泰国登上了一艘西方战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在那之前,蓝岭号从日本出发,一路南下,在南海逗留十多天。为什么这样一艘武装战舰可以在我们的南海水域肆意航行、旁若无人,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蓝岭号的舰长时,他给了我这样一个回答:我的蓝岭号,可以去地球上任何一片水域,而南海,是我进出横须贺母港的必经之路。他说话时暗藏的那种霸权、霸道、霸气,十年来,让我一直无法释怀。
一年后,我参加了美泰联合军事演习,代号“金色眼镜蛇”。我坐在极其闷热的两栖装甲车里,从海上向陆地进发。我问坐在对面的特种兵,你们的演习假想敌是谁?几个士兵相互看了一眼,笑而不答。其实不用他们回答我也知道。过去这些年,一些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向南海周边国家虚设出所谓的“威胁”。
时光穿梭。2013年1月,某个东南亚国家突然提起南海仲裁案。当然,那个提起仲裁案的政府现在已经下台了,而且,那个国家的新政府与中国正在开启外交新篇章。但在当时,仲裁案还是引起了一片哗然。国际上一些人很快抛出观点,认为南海问题无解。我强烈反对。在我看来,无解,就意味着被动和失语,被动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我要用记者的方式,寻找新闻层面的解题方程式。我开始寻找东南亚各国的官员、学者、专家,征集各种各样的想法、观点和建议。三年来,大量的采访为我的新闻报道积累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和事实依据。
今年以来,个别西方政客,在国际舆论场,不遗余力地,针对南海,接连抛出各种舆论炮弹。到了7月,南海上已经被一些包藏祸心的人搅动得阴云密布、惊涛拍岸。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十年磨一剑的那把剑,该出鞘了。在国际舆论场上,既然有人出于某种居心口无遮拦,我们就要用新闻事实说话,让他哑口无言。作为国际新闻报道的“国家队”,新华社国际部的编辑记者们,集中精力,研判形势,瞄准对手,精准发力。我们拔出三把剑,争夺国际话语权。
我们的第一剑,是打黑。我们挖出仲裁案背后的西方黑手,我们挖出仲裁案背后美国律师团的底细,我们挖出仲裁庭和日本右翼政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用新闻报道让全世界的读者一眼就看穿,所谓仲裁案,就是一出意图抹黑中国的政治闹剧。
我们的第二剑,是打拐。我们明察暗访,发现了一些国家拉拢、拐骗东盟国家的小动作,发现了它们挑拨离间、嫁祸中国的险恶用心,发现了他们给东盟国家精心设下的圈套和陷阱。
我们的第三剑,是打假。我们曝光了仲裁庭租借其他法院场地的“小九九”,我们把仲裁庭在荷兰海牙和平宫租用听证室、租用办公用品、租用秘书服务那些事告诉全世界——他们的所做所为无非就是想在自己头上戴上一顶高大上的国际光环。在我们的连续追踪报道下,真相浮出水面,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这些正规国际机构先后公开声明与那个仲裁庭没有任何关系。仲裁庭的国际光环被摘掉了,仲裁庭露出了原形——一个地地道道、临时拼凑的五个人的草台班子。
三把剑,转化成新华社多语种的2000多条稿件,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声音,出现在欧美的主流媒体,出现在很多国家报纸的头版。在所谓最终裁决发布的那一天,我的一篇重头稿《南海仲裁案真相与谎言》在全球范围内被300多家媒体采用。不久后,我们看见某国的航母悄悄走人了,先前上蹿下跳的个别西方政客沉默了。经不住史实、事实和法理考验的所谓最终裁决,化作废纸一张。
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战。在这场短兵相接的战役中,激励我们的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鼓舞我们的是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
我是新华社国际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国际新闻记者,国际新闻记者从来都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报道发生在国外的事情。我们用中国视角去观察,用中国站位去把握,我们用融化在血液中的中国基因,做好中国表达,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是我们的天职,更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