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很多地方都进行过公车改革,可不是雷声大雨声小,就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次发改委改革措施并不新鲜,如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其实早在1988年10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相关文件中就规定了。再如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很多地方也都进行过,成都就用过GPS来监控??梢哉饷此?,世界上好的公车管理和经验做法,我们学习得不少,可是效果如何呢?为什么效果不好?其实就是缺少落实和惩罚力度。因此,在当前,我们缺少的不是什么公车改革,而是落实。 …[详细] |
从2002年至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都相继传出要征收“交通拥堵费”,但最终都在争议中销声匿迹。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曾数次不了了之的“拥堵费”重被提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交通部法律专家刘莘认为,有关部门没有理由限制私家车,政府应下决心改革公车。如日本,每个机关办公出行可以打的花“汽车票”。毕竟私车和公车相比,限制公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暗泄胤矫娌辉敢庀抡飧龊菪摹!?…[详细] |
人都是贪图享受的,“专车”越高档越好。领导的专车,领导的家人、亲属自然也要享受,接送领导的孩子上学、放学,领导的亲戚来了,司机又兼导游,等等。领导待遇家庭化,领导司机“奴仆化”,是中国式“公车文化”的独特景观;这种“公车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权力文化”。目前,在不少单位,“专车待遇”已渐渐扩大到科级领导了,这与中国GDP世界第二的地位倒是很相称。如果权力不受限制的状况不变,要改公车使用制度,难。 …[详细] |
一些推行公车改革的地区,都实行了车贴。公车改革的负担全部转嫁给了财政,转嫁给了纳税人。此外,在公车改革后,一些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把手伸向企业,轻者在企业报销汽油费、汽车维修费等,重者则直接要求企业帮其配备专车,把负担转嫁给了企业。公车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并预防负担转嫁的问题,防止权力另辟蹊径,由一种腐败变成另一种腐败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只有权力运行规范了,各项改革才能够有效推进,才能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 …[详细] |
十几年的公车改革,不是在争议中前行,就是在争议中失败。总结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地方主要官员是现行公车体制最大受益人,是车改的最大阻力;二是缺乏刚性财政预算约束致使公车泛滥;三是公车改革不是自上而下,这种“改下不改上”具有体制上的冲突;四是缺少立法。
发改委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无疑是开启了一条公车改革自上而下之路。车改革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不但能通过立法对公车进行统一规范,让公车改革走法治化道路,而且能够尊重民意、吸收民智,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保障公车改革科学推进。 …[详细]
|
公车改革,可能已成共识。但怎么改,却成了难题:这样不是,那样也不是,反正人民群众不满意;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会带来广泛的质疑。于是改革只好暂停,静待时机。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支持、理解,恐怕都难以进行。在笔者看来,跟公众关系密切的公车改革尤其是这样。因此,我建议国家发改委“抓紧启动”相关工作之时,“开门纳谏”应该及时跟进,让民意得以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汇聚民智,凝聚共识。否则,再搞关门决策那一套,公车改革永远没有尽头。 …[详细] |
|
|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