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2月29日电?题:“把北斗事业建设好,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国防科技大学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发展记事
徐毅、颜志文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4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突破北斗一号快速捕获与信号接收、北斗二号卫星抗干扰、北斗三号核心信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取得国防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
自主创新永远在路上
11月7日,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负责人王飞雪和战友们一起迎回了久别的“孩子”:北斗一号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设备。在不间断稳定运行12年后,这项被誉为北斗系统“千里眼”的装备退役回到长沙“老家”。
多年以来,这个中心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和原创性成果——
突破系统应用中终端小型化难题,成功研制实用型手持用户机,在我国抗震救灾、抢险救援、边防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破系统建设中“卫星抗干扰”“系统高精度测量”两大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卫星信号收发业务载荷、地面运控系统主体设备,在北斗系统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实现全体制、全系统、全链路技术覆盖,不断刷新各项性能指标,使北斗系统信号收发更好、授时定位更准、服务精度更高、发射功率更低、服务容量更大、终端设备更小……
世上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创新成果,作为北斗事业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中心大厅电子屏上的加班记录,见证着他们的努力和奋斗:陈雷、黄新明、张可平均每年加班达900小时;李柏渝、黄龙、刘哲平均每年出差达190天……
“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是从溪流到海洋的跨越,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是我们完成跨越的灵魂,也是我们迎接未来融合时空挑战的基石?!蓖醴裳┧?,“把北斗事业建设好,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
2017年,讲师陈雷在某项目攻关时发现个别指标存有缺陷,此时任务期限已过半,推倒重来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影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推倒重来还是勉强交差?
同样的煎熬,副研究员唐小妹在北斗二号某项目攻关时也曾遇到。那时,层出不穷的问题让团队笼罩在沮丧的阴影下。
绝不因为困难多而降低标准,他们作出了同样选择:推倒重来。
“我们有雄厚的技术支撑,攻关困难并不可怕,最大的挑战来自质量的控制。”中心总质量师刘小汇说,“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一切都可能归零?!?/p>
开展科研管理创新,实行矩阵式科研组织模式,建立起指挥线、技术线、质量线的“三线”管控制度……这个中心在实践中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逐步迭代完善质量管控体系。
按照年底前北斗三号的服务目标要求,中心今年承担的组网工程进度平均提前了2个月,几乎天天有测试月月有交付?!啊ブ柿看缤敛蝗谩⒆ソ确置氡卣皇撬翟谧焐系目诤?。”研究员孙广富说,“确保承担项目未来10年无障碍运行,是我们坚持的底线?!?/p>
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激动过后,中心人员又继续投入北斗系统实战化及其创新性技术研究。
凝心聚力的创新团队
今年8月,外聘职工毛二坤被聘任为高级专家。
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近300人的“大团队”,24年间中心外聘人员已占到三分之二,涵盖技术研发、综合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
一次,有两颗北斗三号卫星接连出现信号故障,负责攻关的同志急得直掉泪。没有推诿埋怨,中心领导主动担责,各项目组专业组互相支援,集智攻关,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系统在轨升级,保证了卫星稳定运行。
“从方案论证到具体实践,困难随时都在?!苯淌谂犯炙担暗颐谴硬晃肪?,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p>
这些年,中心在博士留校、职称评选、立功受奖、绩效评估等方面,坚持不按资历不讲级别,向一线奋斗者倾斜。绩效评估优先加班奋斗最多的一线人员,立功受奖优先贡献突出的奋斗者,领导干部主动将报奖资格让给年轻奋斗者……
解决后顾之忧的团队成员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催生出新的增长源泉。“这是像家一样的团队,在这里我们有引以为傲的北斗事业、凝心聚力的团队文化?!蓖馄钢肮ず问⒋核担罢庑┒既梦夷岩愿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