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李兵峰、钟福明)9月中旬,在戈壁大漠某综合训练场,随着火箭军工程大学教员管文良一声令下,某新型导弹呼啸而出,不久后末区传来“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喜讯。从流程测试到技术把关,再到发射点火,这次发射任务均由这所大学导弹工程学院的教员完成,这也是他们打造“打仗型”教员队伍的一个缩影。
“军校培养的是‘军中脊梁’,军校教员就应该执教为战?!毕殖“压刂傅嫉氖侵葱姓獯稳挝竦募际踝苁?、大学导弹工程学院某教研室主任何华锋。作为火箭军的“砺剑尖兵”,他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他说,教员参加带实战背景的发射任务,既是一种考验,也能够锻炼提高军事技能和战场素养,还能发现解决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寻找到新的科研创新课题。
“通过执行这次任务,我们实现了‘以战领教、以战强师,教战研战、强师强能’的目标。”带队完成这次任务的合成营营长、大学教务处参谋庞俊磊说,“只有打造出‘打仗型’教员队伍,缩短院校到部队、课堂到战场的距离,才能带出能打仗的新型军事人才。”
记者了解到,为深度掌握该型号导弹全系统装备性能,大学组织教员赴厂家跟岗跟训,严密开展每个课目训练,深入掌握武器系统构造及工作原理,收集整理了千余份一手技术资料,为更新优化火箭军“十三五”重点建设教材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技术与操作、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在执行发射任务过程中,教员们还自编的某型号导弹《技术阵地工作程序》和《发射阵地操作规程》等教材资料,将成为导弹部队某型导弹训练发射的“第一参考”。
“一次‘实兵对垒’,胜过千百次‘纸上谈兵’。”合成营教导员、大学政治工作处副主任陈波艳说,这次实弹发射任务,不仅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还填补了学校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任务结束后,在一顶顶帐篷里,关于如何立足实战、聚焦实战、贴近实战,以战领教、以战促训、以战强师的讨论正热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