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8月14日电 题:喜娃从军记
王玉山、黄桂斌
武警湖南省总队永州支队机动中队特战排班长王喜,说话时?;崦凶叛劬肿煨Γ哺惺?,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很萌的绰号“喜娃”。
这个喜娃不简单。入伍7年,他多次与歹徒近身搏杀,立功无数,被评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从普通一兵到特战尖兵,喜娃的从军故事平凡又传奇。
初心
王喜的父亲是名曾参过战的民兵。
小时候,喜娃是听着父亲讲述的战斗故事长大的: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踏着血迹继续冲锋;过雷区时,战士们用身体滚地雷开辟道路……
?。玻埃埃的?,喜娃的家乡突发地震,子弟兵舍生忘死抗震救灾的场景,更加坚定他对军营的向往。
?。保杆昴悄辏餐抻φ魈寮?,因患静脉曲张与军营擦肩而过;19岁时,又因重感冒体检不合格,再次无缘穿上军装。
患了肝癌的父亲却一心希望儿子能够走进军营、保家卫国。2011年,父亲在弥留之际拉着喜娃的手说:“儿子,今年还要去验兵……”
第三次,20岁的喜娃从军梦圆。
蜕变
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
这一年,喜娃来到武警永州支队。新兵连第一课,长征途中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永州道县“断肠明志”、慷慨就义的壮举,让喜娃久久不能平静。他开始思考:要当一个什么样的兵?
冬去春来,喜娃渐渐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当一个好兵,当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
入伍时,喜娃比同批战友平均大了二三岁,加上文化底子薄,理解能力差,柔韧性、灵敏度也差了一大截,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总比战友慢半拍,很多时候还拖班里的后腿。
山里娃不怕吃苦,喜娃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逼自己。
为了尽快提升军事素质,他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推迟半小时休息;单双杠,别人做8个,他咬牙坚持30个;射击训练,他在枪管吊上装满水的水壶……
就这样,喜娃奋力追赶,迎来蜕变。新训结业考核,他取得3个第一,被表彰为“训练标兵”。
铸剑
新兵下连时,喜娃选择成为一名特战队员。
学理论、练技能,他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疯狂训练:练定力,他在枪管上摆弹壳,一趴就是一上午;练眼力,他成百上千次穿针引线;练耐力,无论酷暑寒冬,他每天坚持两个五公里武装越野。
他刻苦钻研,摸索出“一挺、二正、三平”训练固定操枪姿势方法,收集影响狙击手射击的数据,绘制图表50余张,很快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考核过关的特战队员,第二年还入了党。
在喜娃看来,不管多苦多累,只要能当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日子总是快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喜娃2013年参加支队军事比武获多个单项第一和全能第一,2014年参加总队特战比武荣获“三湘勇士”勋章,2015年代表总队参加总部特战尖子比武获团体第二名,2016年在“魔鬼周”极限训练中被评为武警部队“极限训练勇士”……
百炼成钢,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喜娃这把维稳处突、克敌制胜的尖刀利刃,愈加锋利。
战斗
入伍第三年,喜娃一战成名。
?。玻埃保茨辏保霸拢溉眨肥保矗胺中恚乐葜樯街行男⊙В陈パ籼?,一名歹徒劫持一名五年级女生与警方对峙。
喜娃和战友们闻令而动,迅速投入战斗。
歹徒情绪暴躁,人质命悬一线。是当场击毙歹徒,还是索降突袭?喜娃和战友们面临两难选择。
对喜娃而言,一枪毙敌比较容易,可以说是零风险,但考虑到现场是学校,喜娃不想让学生们看到血腥场面,心灵受到伤害,他最终建议选择了难度极大的索降。
因教学楼结构限制,索降没有合适的支撑点,为避免歹徒发现也无法用保险绳,难度超乎想象。喜娃把索降绳的一头交到两名队友手中,冒险尝试从未训练过的无固定索降。
绳索摇晃剧烈,稍不注意就可能碰到身后一米处的高压线。
“突击!”就在歹徒企图将人质推下阳台的瞬间,喜娃用力一蹬4楼阳台外墙,利用惯性突入3楼阳台,两脚死死夹住人质,顺利将歹徒和人质分离。与此同时,抓捕队员飞身扑向歹徒,将其制服。
整个解救过程不到5秒钟。直到歹徒被押走,搂在喜娃怀里的孩子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不怕死、不惧险,当先锋、打头阵。入伍7年来,喜娃先后参与公安禁毒、打黑等专项行动11次,摧毁3个暴恐组织联络点,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被誉为“一号尖刀”。
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喜娃从军记,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