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新华网
新华网 > 文化 > 正文
2024 09/26 09:01:28
来源:新华网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

字体: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伊宁市跨境电商产业园(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5日电 题: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潘莹、关俏俏

  西天山北麓,丰沛河水浇灌广袤草原、锦绣河川,织出一片繁茂绿洲,镶嵌于苍茫大漠间,造就伊犁河谷“塞上江南”的美名。伊宁正位于伊犁河谷盆地中央,物产富集,四通八达。古往今来,多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百川汇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伊犁河水,穿城而过,奔腾不息,见证伊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赓续文脉,在推进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焕发夺目光彩。

pagebreak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在中心广场打卡拍照(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涵养文化认同

  白墙红门,飞檐低垂,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廊道,步入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驻足在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蜡像前,重温她们不远万里自中原往西域和亲的历史。

  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最先抵达伊犁河谷的乌孙,促成中央王朝与乌孙结盟。此后,细君、解忧两位汉家公主远嫁到此,不仅将中原的典章制度、礼仪文化等带到新疆,最终促成乌孙成为中央政权管辖的属部。

  温润的伊犁河谷,载起千年文脉。自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以来,伊犁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这片土地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pagebreak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体验旅拍项目(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西迁……历史风云激荡,伊犁历史上各民族对祖国的强烈认同,共同开发和守卫边疆的爱国热忱,如涓涓细流不断融入人们心底,为增进文化认同提供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刻隽永、饱含启迪。

  坐落于伊宁的六星街社区,以六角形街巷而得名,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回族等10多个民族的居民。街巷深处,一家家院落相依相连,人们和谐共融、守望相助。

  锡伯族居民刘连志和俄罗斯族居民尼古拉都生活在这条街上,两家人互助互爱,关系越走越近。3年前,尼古拉在家门口开了家烘焙店,从店铺布局、装修到电线布线,刘连志忙前忙后帮忙布置,直到小店顺利开业。提起这件事,尼古拉常感慨:“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邻里之间关系都很好,就像一家人!”每到春节、古尔邦节等节日,两家人还会相互祝福,一起品尝美食、唱歌跳舞,共享欢乐时光。

pagebreak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六星街景区中心广场(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是伊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常写照。逢年过节,社区里百家宴一摆,百家成一家,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分享美食,欣赏自编自演的歌舞,其乐融融。

  2024年春节前夕,在伊犁河畔,首届伊犁河灯会与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同时点灯。赏花灯、看社火、赛龙舟……各民族人民共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感受其中丰厚的历史底蕴,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伊犁地方史研究专家赖洪波说,在伊宁,不同民族的群众,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多民族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交融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增进相互了解,凝聚文化共识。

pagebreak

  这是5月12日拍摄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推动文化创新

  置身伊宁,悠悠文韵可感可知。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刺绣、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乌孜别克族婚俗、满族颁金节……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非遗瑰宝,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记忆。

  伊宁一直有着创新的基因,各民族文化艺术在相互借鉴、吸收中得以发展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中华文化的共有财富。

  “比如在维吾尔、蒙古、锡伯、哈萨克等民族刺绣中,既包含了当地历史地域、织绣工艺等特征,同时又与苏绣等其他地方刺绣针法互通有无,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新疆大学教授王敏说。

  既延续古老传统,又植入时代新意,伊宁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pagebreak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客在锡伯车马店欣赏文艺表演(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索非燕·卡力是伊宁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她将哈萨克族刺绣、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等元素,与时尚裁剪、创新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女性“下班系列”春秋装,扮靓当地不少爱美女性。“我从伊宁多元的文化中总能找到新的设计灵感,既有民族风又有时尚味,受到很多女性朋友欢迎。”她说。

  凝固不动的古建筑,同样因植入新意焕发生机。在伊宁百年老街喀赞其,当地政府探索“政府主导+群众自筹+社会资本投资”的保护路径,对老房屋实施改造,提升完善街区功能和基础设施,培育了一批兼具民族文化与现代风格的新场景新业态,让老街区“活起来”“富起来”。

  目前,喀赞其已提升改造300多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建筑、2万多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居民庭院,近2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pagebreak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伊犁河新一桥(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除了喀赞其,六星街、前进街、伊犁街、阿依墩街……一条条百年老街,无不以场景化、生活化的丰富业态,造就居旅共享的原生态人文景区与创新空间,吸引八方来客。

  午夜,伊宁六星街景区依然流光溢彩。香气扑鼻的美食、悦耳动听的音乐、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游客流连忘返。创客何磊2008年来到伊宁旅游,便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所吸引,此后他在六星街开了家文旅小院,通过打馕、骑马、制作冬不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

  “伊宁市不断加大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文化创新发展注入生动活力,让更多人看到有形有感的历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璐说。

pagebreak

  小朋友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玩(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焕发开放气象

  湟渠静静流淌,伊犁河日夜奔腾。

  丰富的水系,造就了伊宁物阜民安、开放通达的城市气质。清乾隆时期,伊犁商贸发达,已成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西域图志》记载,“乌孙故壤,始熙熙然成大都会矣”。

  在伊宁市以北的喀什河龙口,轰鸣的河水在闸口引导下流向远方,其前身为180多年前建造的湟渠。自那时起,这套发达的水利系统浇灌着万千良田,惠及四面商旅和周遭百姓,使伊宁成为当时丝绸之路北道上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pagebreak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喀什河龙口,其前身为180多年前建造的湟渠(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自古水润之地,如今涌动新机遇。

  伊犁河谷毗邻中哈边境,从清代的商贸重镇,到“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门户,今天的伊宁,借助区位优势,对外进一步拓展同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对内与周边省区共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新疆自贸试验区等发展新机遇,加速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嘱托,伊宁加快建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综合型国际贸易大通道,不断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对外开放平台,新兴贸易业态不断丰富壮大。

pagebreak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六星街景区(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今年4月,伊宁机场国际航线正式开航,成为继乌鲁木齐、喀什之后,新疆第三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为中国向西扩大对外开放开辟新通道。

  在江浙从事外贸电商行业20年的李浩,如今是伊宁市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负责人。现在,每天来找李浩咨询跨境电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做外贸很有优势。”他表示,园区正培养3000余名直播人才,为入驻园区的10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陪跑”服务,促进线上线下同步交易,既把新疆特色优势产品销往中亚国家,又让更多优质国外产品进得来。

  据伊宁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伊犁已与180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贸易伙伴数量同比增长七成以上。

  大河潮涌,活力澎湃。璀璨多彩的伊宁赓续文化基因、凝聚创新力量、弘扬开放精神,正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书写现代化新篇章。

pagebreak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民宿老板马依兰·赛来洪为游客倒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pagebreak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客坐着马车观光游览(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pagebreak

  游客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打卡拍照(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