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娟( 中)在装甲车上采访
??? 今天我讲述的,是一个基层连队的故事。
????这个连队诞生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年代,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这位英雄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他生前说过三句话: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位在战火中壮烈牺牲的特级英雄叫杨根思,而这三句话也被称之为人民军队的英雄宣言。这些年,我多次跟踪采访这个连队。今年我们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组织“传承红色基因”融媒体报道,我又走进这个英雄连队,和官兵一起训练生活,深入挖掘他们的红色传承。
????在这座雕像前,我了解到一个细节。60多年来,“杨根思连”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有三条“连规”却从未改变。我在这里采访时,正好赶上新兵下连,发现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到老连长雕塑前宣誓,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杨根思》,高呼的口号是“三个不相信”。
????(现场同期: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p>
????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已成为连魂,代代相传。从命名到现在,连队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34次荣立集体功。
????回想起我们曾经对这个连队做过的报道,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也让我历历在目。
????汶川地震,湍急的河流上,他们横趴在被震掉桥板的铁索上搭成人桥,让孩子们从后背上一个接一个爬过去。
????朱日和沙场演兵,他们昼夜战斗,凌晨又3个小时武装奔袭50里冲上阵地。
????南苏丹国际维和,他们又用青春生命在连旗上增添了一抹血染的鲜红。
????这是2016年7月10日拍摄的一段画面,有些现场我都没忍心编辑播出。当时,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烈交战,维和营区战火弥漫。突然,一发火箭弹击穿了“杨根思连”正在保护难民的105号步战车。
????刚刚过完22岁生日的战士李磊,头部胸部被弹片击中,鲜血浸透了他的迷彩。再有一年就要退役的33岁士官杨树朋,因腿部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两名战士和老连长一样将生命定格在了异国他乡。
????连长王震告诉我,杨树朋在抢救中紧紧咬着牙,没叫一声疼,没掉一滴泪。只是听到战友肖坤说‘杨班长你一定要挺住,嫂子和一鸣还在家等着你呢’,他的眼角流出了泪水。
????在杨树朋家里,我见到他的妻子邹丽娜和儿子杨一鸣。床头柜上摆着一瓶香水。那是杨树朋在南苏丹给妻子买的生日礼物,可带回家时却成了遗物。丽娜对我说:“两年了,我不舍得用,因为总有用完的时候”。
????一鸣8岁了。他说他会唱两首军歌。一首是爸爸教的《强军战歌》,一首是跟指导员叔叔学的《英雄回家》。
????(一鸣唱:你说不用害怕你说很快回家)
????这次回来了却盖着国旗呀
????(回来吧 回来 英雄回家……)
????听着孩子这歌声,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英雄回家了。战友们把他俩的军装和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勋章”捧到老连长雕塑前,把他们的部分骨灰,安葬在连队驻地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
????告别“杨根思连”那个晚上,我睡不着觉。英雄这个字眼儿像无数朵浪花在心头撞击。
????当军事记者这些年,我采访过20多个英雄连队,曾在海拔5450米的冰封哨卡蹲点采访7天7夜,高寒缺氧剧烈头痛仍和官兵巡逻在风雪路上,也曾在戈壁大漠被肆虐的黄沙一次次刮倒,仍坚持采访。但这些艰辛和英雄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我一次次感悟着英雄的含义。英雄是什么?我觉得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和标准,但它一定有一种让我们血脉偾张的气概,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
????人民军队在战火中发出的英雄宣言,早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今年国庆节,300多名军事记者同我们报道的基层英模人物、戍边官兵,共同参加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一起传承英雄精神、共话使命担当。
????我们一位老军事记者还为英雄创作了一首歌。我想把它作为采访的记者手记,和大家分享。
????没有钢枪在手怎有江山锦绣
????没有将士出征怎有幸福长久
????啊祖国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子弟
????一代代忠诚英雄依旧